第 196章 到达香港(2/2)
最后,他们抵达了县城——宝安。
此时的宝安,远非日后那个国际大都市,只是一个略显简陋带着浓厚边防色彩的县城。
低矮的房屋,狭窄的街道,随处可见的边防军人和标语,营造出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紧张氛围。
目的地就在眼前——罗湖桥。
这座连接宝安与香港的狭窄铁桥,此刻在林远眼中,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
桥这边,是熟悉的社会主义景象,灰蓝的服饰,严肃的面孔。
桥那头,隐约可见的楼宇和截然不同的氛围,充满了未知。
过关手续在桥头的联检大楼办理,身穿绿色军装或白色制服的检查人员一丝不苟地查验着每一个人的证件和介绍信。
“姓名?”
“单位?”
“出行事由?”
“携带物品?”
问询声此起彼伏,行李被要求打开仔细检查。
杨主任出示了冶金部开具的公函。
林远和保卫人员的证件也被反复核对,整个过程缓慢而压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
林远面色平静,心中却暗自庆幸将娄半城的东西早早收入了空间,否则在这种检查下,根本无法解释。
也正因为有空间的底气,不然他怎么敢冒险帮娄半城拿东西,娄半城搞不好当初走的就是水路。
终于,所有手续办理完毕,得到了放行的许可。
林远跟在杨主任身后,踏上了罗湖桥,铁板在脚下发出空洞的回响。
桥不长,每一步却仿佛都踩在不同的时空节点上。
他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北岸,那片熟悉的土地,转头望向南岸——香港,这片光怪陆离充满机遇与风险的殖民之地,他来了。
桥对面,两辆黑色轿车静候多时,车上下来一位自称“老陈”的中年人,话语不多,眼神锐利,正是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干部。
车子没有开往繁华的中环,而是钻入了湾仔迷宫般的街巷,最终停在一栋旧唐楼前。
他们被引到三楼的一个单元,屋内陈设简单但干净,窗户上挂着厚厚的绒布窗帘。
从窗口望出去,能看到楼下街角的烟摊和茶餐厅,那是负责警戒的同志。
很快,坏消息传来:机床被港英政府政治部以“违反贸易管制”为由扣押,但老陈通过内线得知,此事背后有美国CIA的影子。
与此同时,台湾的特务也嗅到了风声,正在四处打探杨主任的踪迹,更麻烦的是,掌控码头的“和胜和”帮派也想趁机敲一笔竹杠……
杨主任的眉头骤然锁紧,眉心拧成一个深刻的“川”字。
出发前他便预想到此行艰难,却未料到局势竟严峻至此——不但任务阻碍重重,如今连他们的人身安全都成了问题。
一股沉重的压力无声地压在肩头。
然而,这丝动摇仅持续了一瞬,便被更坚定的意志取代。
部里将如此重任交托于他,是信任,更是期望。
他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压下,此刻,他别无他想,唯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必须完成任务,绝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