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9章 名额有望(2/2)
晚间夜校,课间的空隙里,灯光昏黄,学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林远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旁边的李建国,压低声音问道,“建国,你们纺织厂最近有没有招工的计划?或者,你听没听说谁手上有学徒工的名额?”
李建国正埋头看书,闻言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疑惑地看向林远,“怎么突然问这个?你家媳妇不是在工会干得好好的吗?”
“不是我家的事,”林远摆摆手,解释道,“是一个好哥们的妹妹,初中毕业小半年了,一直在家闲着没找到正经事做。家里人都急,托我帮忙问问,看有没有门路。我就是帮忙牵个线,搭个桥,具体成不成,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李建国沉吟着摇摇头,“我们厂今年效益也就那样,没听说有大规模的招工打算。至于私人手上的名额……这我可没留意。要不,我明天帮你打听打听?”
“学徒工的名额?这事儿你们得问我啊!”旁边一直竖着耳朵听的张国华忽然凑了过来,脸上带着点“可算轮到我了”的笑意。
他是食品厂的技术员,家里条件不错,为人也活络。
林远和李建国同时看向他,林远追问,“国华,你手里有名额?”
张国华压低声音,身子往前倾了倾,“我本人没有不过我小姨有,她可是我们食品厂车间里的大师傅,手里正好捏着一个学徒工的名额,本来是留着备用的。不过……”他顿了顿,伸出两根手指搓了搓,做了个全世界都懂的手势,“这价钱,可不便宜。”
李建国在一旁叹了口气,插话道,“现在找个工作多难啊,哪个名额不是挤破头?我听说,上面已经有风声了,要开始清理城里这些长期没工作的年轻人,动员他们‘上山下乡’,去建设新农村。口号是喊得响,可农村还用得着怎么‘建设’?说到底,不就是去种地嘛……”
林远心里一凛,知青下乡的事他自然知道,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但之前多是自愿或者带有一定惩戒性质。
听李建国这意思,政策恐怕要收紧,要变成强制性的了。
国家从困难时期缓过劲来,这是要着手解决城市就业压力这个包袱了。
这让他帮李卫民妹妹找工作的心情更迫切了几分。
张国华接过话头,“建国说得没错,我小姨这个名额,知道的人不多,要不然早飞了,哪还轮得到现在?”
林远点点头,情况比他想的还要紧迫一些。
他看向张国华,神色认真,“国华,那麻烦你回去就帮我问问你小姨,如果名额能让出来,大概需要多少,你给个准信,我好让那边家里早点准备。”
张国华爽快地应承下来,“行,明天上课前,我给你消息。”
课间休息结束的铃声响起,几人停止了交谈,各自回到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