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复杂架构:迷宫般的资金路径(1/2)
龙巢基地,天眼信息中心。
莫雨已然开工。
他面前的六块曲面屏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瀑布似的刷过,每一条线索都指向一个更深的迷宫。
“老大,你要的东西,比我想象的复杂一百倍。”
莫雨的声音通过加密通讯传到叶铮耳机里,带着罕见的疲惫跟兴奋。
此刻的叶铮,正坐在天河市酒店房间里,窗外是这座看似繁荣的城市夜景。
他声音平静:“说。”
“天宏集团,表面上只是一家注册资本五百万的普通民营企业。我顺着它的股权结构往下挖,发现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的资本迷宫。”
莫雨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的敲击,一张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关系图,出现在叶铮的平板电脑上。
“天宏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表面上是赵德彪。它背后,有十三家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公司,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共同控制着天宏。”
“而这十三家公司,又分别被另外四十七家空壳公司所持有。这些空壳公司,注册地遍布开曼跟维京还有百慕大等离岸金融中心。”
“我花了整整5个钟头,才勉强理清一部分股权链条,越往下挖,就越发现这架构的设计者是个真正的天才。”
莫雨的声音里,头一回透着对对手的敬畏。
“他们用了最复杂的股权嵌套跟最隐蔽的代持协议,还有最专业的法律架构,将整个利益链条包裹的严严实实。就算我们拿到所有的工商登记信息,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真正的受益人。”
叶铮看着屏幕上那张蜘蛛网似的复杂股权图,眼神无波。
“资金流向呢?”
“更麻烦。”莫雨切换画面,一张更密集的资金流向图跳了出来,“天宏集团这三年,从天河城投拿到的工程款,总计超过二十亿。”
“但这些钱,没有一分钱留在天宏集团的账上。”
“它们通过各种名目,被拆分成无数笔小额资金,流向上百个不同的账户。有的以材料采购为名,有的以劳务分包为名,还有的干脆就是咨询费跟顾问费。”
“这些资金再通过信托计划跟资管产品,甚至是地下钱庄,进行二次三次的转移和清洗。”
“最终,它们汇入一家注册在维京群岛的离岸公司——星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星光资本。
叶铮眼神,头一回有了波动。
“查到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了?”
“查到一部分。”莫雨的声音愈发凝重,“星光资本的法人代表,是一个叫约翰·史密斯的美国人,这明显是假名。”
“我黑进了星光资本的邮件服务器,发现一些内部通讯记录。从邮件的语言习惯跟时区分析,这约翰·史密斯,很可能是个华人。”
“而且,他跟天河市某些人,有着极密切的联系。”
莫雨顿了顿,声音压低。
“老大,我怀疑,这个星光资本,就是周建国他们在海外的白手套。”
白手套。
这个词,让叶铮的眼神彻底冷透。
……
与此同时,天河市,调研组的临时办公室。
陈正国带着几位金融专家,正分析天河城投提供的财务报表。
会议室里的气氛,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
“陈组长,这些账目,有问题。”
央行的林慧推了推眼镜,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组数据,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天河城投这三年,总计发债五千二百一十七亿。照他们给的项目清单,这些钱该全投进天河未来城等重大基建项目中。”
“我对比了下他们的资产负债表跟现金流量表,发现一个巨大漏洞。”
她调出另一组数据。
“他们账面上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跟机器设备等,总价值只有一千五百亿。”
“就算把那些还在建设中的在建工程全算上,也不过两千亿出头。”
“那剩下三千亿,去哪了?!”
这个问题,让会议室里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三千亿!!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一个地级市财政破产的天文数字!
“会不会是计入了无形资产?比如土地使用权的评估增值?”投行出身的方远提出了一个可能。
“我查过了。”林慧摇摇头,“他们的无形资产,不到五百亿。而且,这五百亿里,大半是土地使用权。”
“我让人去国土部门调了这些土地的评估报告。结果发现,他们账面上的土地价值,被严重高估了。”
“按照市场公允价值,这些土地最多值两百亿。他们在账上,却计了五百亿。”
“也就是说,他们虚增土地价值,凭空造了三百亿的资产。”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虚增资产,这已不是简单的财务造假了。
这是系统性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
“那剩下的两千五百亿呢??”陈正国声音很沉。
林慧苦笑:“我也想知道。可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些钱,跟人间蒸发了一样。”
“它们没变成实物资产,也没留在银行账户里。它们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被转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方远站起身,走到窗边,点燃一支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