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无声的硝烟(2/2)
这份方案,再次印证了林晚的价值——她确实能站在技术和用户的中间地带,找到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这对于目前亟需打破与用户隔阂的龙胆科技而言,至关重要。
姚浮萍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自己的哥哥姚厚朴。
“厚朴,林晚那个沟通小组的方案,你看过了吗?”
“刚扫了一眼,想法不错。”姚厚朴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怎么,你担心技术泄密?”
“泄密倒不至于,核心代码她接触不到。”姚浮萍冷静地说,“我担心的是解释的准确性。任何一点微小的偏差或误导,都可能被放大,引发新的技术性质疑。”
“那你打算?”
“我会指定一个接口人,负责审核所有涉及技术解释的内容。”姚浮萍做出了决定,“另外,我们也可以主动提供一些‘素材’,比如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示我们加密算法的强度对比,或者设计一些互动小游戏,让用户直观感受数据授权管理的意义。”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传来姚厚朴有些讶异的声音:“你倒是挺支持她?”
姚浮萍语气不变:“我支持的是对公司有利的方案。她的思路,目前看来是有效的补充。”
结束通话,姚浮萍在方案回复邮件里,简洁地写下了“原则同意,技术接口人稍后指定,建议增加算法强度可视化演示内容”的批复。
---
龙胆草的批复则更为直接有力:“方案甚好,准予立即执行。授权林晚全权负责小组组建与初期运作,各相关部门需全力配合,不得推诿。首期预算由总裁办公室特批。”
有了最高层的明确支持,林晚迅速行动起来。
她首先与曹辛夷敲定了公关部派驻的三位同事——资深品牌经理赵姐,擅长内容策划和渠道关系;年轻但极具创意的文案小刘;以及经验丰富的视觉设计师阿斌。
接着,她向技术部、法务部、用户运营中心发出了正式的合作邀请函,并附上了详细的方案副本。响应比预想的要顺利,一方面是由于龙胆草的批示,另一方面,这份方案本身也显示出了足够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三天后,“用户隐私安全教育与沟通小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公司一间中型会议室召开。
林晚提前到了会场,将打印好的议程和更细化的分工草案放在每个座位前。她今天穿了一套深蓝色的职业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沉稳干练。
成员们陆续到场。公关部的赵姐气场强大,小刘和阿斌则带着好奇打量着她这位新任的“组长”。技术部派来的接口人是一位名叫周睿的年轻工程师,戴着黑框眼镜,神情严谨。法务部来了一位干练的女律师,用户运营中心则是一位负责社区运营的经理。
林晚能感觉到那些投射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有关注,有评估,或许还有一丝因为她的过去而产生的微妙距离感。
会议开始,林晚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她站在白板前,条理清晰地重新阐述了小组的使命、目标以及初步的行动计划。她的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偶尔会用笔在白板上写下关键点,那份沉静和专注,渐渐压下了场中一些细微的杂音。
“……所以,我们不是简单的‘灭火队’,而是要搭建一座桥,一座连接龙胆科技的技术壁垒与用户认知之间的桥。”林晚总结道,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这座桥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公司能否渡过此次危机,乃至未来的长远发展。我们需要各位的专业和能力。”
她开始分配具体任务,依据之前拟定的分工草案,征求大家的意见。遇到技术解释的难点,她会直接看向周睿:“周工,关于加密强度的可视化演示,您看用对抗破解的实时进度条对比方式是否直观?还是用更比喻性的,比如不同材质的‘锁’抵御不同工具攻击的动画?”
周睿推了推眼镜,思考片刻,给出了专业的建议。遇到内容传播的渠道问题,她会虚心请教赵姐。涉及到法律风险,她会仔细询问法务同事的意见。
她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因为过去的身份而显得怯懦。她只是就事论事,充分尊重每一个领域的专业意见,努力将不同的声音整合到统一的行动框架内。
会议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结束时,初步的工作计划、内容排期和协作机制都确定了下来。虽然未来必然还会有磨合与挑战,但至少,这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团队,有了一个清晰的开端。
众人散去后,林晚独自留在会议室,整理着会议记录。窗外,夕阳的余晖给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色。
赵姐临走前,对她说了句:“林组长,思路很清晰,继续加油。”语气里少了几分最初的审视,多了几分认可。
林晚微微点头致谢。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前方的路依然布满挑战,来自外部的舆论压力,来自内部可能的阻力与审视,以及她自身必须不断克服的心结与不足。
但握着手中那份写满行动计划的纸张,她感觉到一种久违的、名为“责任”与“价值”的力量,正从心底慢慢升起。
这场关乎信任重建的无声硝烟,她已置身其中,无法后退,亦不愿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