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文圣的疑惑(1/2)
中土神洲,文庙。
此地不见香火鼎盛,唯有浩然气充塞天地。殿内一老者,须发皆白,身穿朴素儒衫,正垂眸看着一卷来自东宝瓶洲的密信。
老者看得极慢,每一个字都仿佛要在心中掂量许久。
信上所言,匪夷所思。
一个叫林安的年轻人,居于大骊京城,无修为在身,却屡现神迹。
老者身旁,一位中年儒士忍不住开口:
“师尊,此人行事,霸道酷烈。那灭神露与域外杀伐之景,与我文庙教化之道,背道而驰。此信,是否言过其实,被妖人蒙蔽了?”
老者,文庙亚圣,缓缓将密信放下。
“我在意的,是此人言行背后,那些闻所未闻的‘道理’。”
老者伸出枯槁的手指,轻轻点在信笺的末尾。
“林安曾言:‘规矩太多,活着真累’。”
中年儒士一愣:“此话……有何深意?”
“你我皆是规矩中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样离得开规矩二字?我文庙更是天下规矩的源头之一。”
老者收回手指,叹了口气,“可此人,却能站在规矩之外,俯瞰规矩,言其‘累赘’。这等心境,要么是狂悖无知的疯子,要么……是早已跳出樊笼,视天地为棋盘的真正大能。”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里带上了一丝疲惫。
“不说他了。前线战事又起,陛下催促的那批兵书策论,抄录得如何了?”
中年儒士面露难色,躬身道:“回师尊,已组织了三百名顶尖刻工,日夜不休。但一部《武经总要》,卷帙浩繁,图文复杂,穷尽心力,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刻印出第一批。且人力抄录,错漏难免,耗时耗力,所费甚巨。”
这才是老者真正的心病。
文庙之责,在于教化天下。
可知识的传播,却被这最原始的手段死死束缚。
一部圣贤经典,从文庙传到一洲一国,往往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期间的损耗、错讹,更是难以计数。
无数道理,就这么被锁在了高阁之上,无法真正惠及众生。
老者沉默了许久,眼中忽然闪过一丝决然。
他缓缓站起身。
“备车。”
中年儒士大惊:“师尊,您要去何处?”
“去一趟东宝瓶洲,大骊国。”老者看着东方,目光仿佛穿透了万里山河,
“我不去看他的杀伐手段,也不去探究他的来历根脚。我只想当面问他一个问题。”
“一个……关于教化,关于传播的,道理。”
……
听竹王府,林安觉得最近的日子有点不对劲。
崔瀺不来了,皇帝也不来了。
连带着那些想求取“神物”的王公贵族,也都销声匿迹。
整个王府,清净得像座坟。
这让他心里非但没有踏实,反而更加发毛。
暴风雨前的宁静,懂不懂啊?这帮老阴货,肯定又在憋什么坏!
“妈的,把他们给吓着了吧?”
林安躺在藤椅上,一口可乐下肚,心里七上八下,“还是说,上次放的科幻片,有什么地方穿帮了?”
他正胡思乱想着,崔瀺来了。
“先生。”
“有屁快放。”林安没好气地道。
崔瀺苦笑一下,直起身子,沉声道:“中土文庙,亚圣张夫子,已动身前来京城。”
“谁?”林安一愣,没听过。
崔瀺的喉结滚动了一下,解释道:
“文庙,天下读书人的圣地。这位张夫子,便是当今文庙地位最崇高的大人物之一,与我家先生是同辈论交的存在。他……是为先生您来的。”
林安手里的可乐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脑子里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文庙?圣人?
这不就是这个世界的思想、教育、宣传部门的一把手吗?!
“他……他来干什么?”
“不清楚。”崔瀺摇头,“只说,想与先生‘论道’。”
论个屁的道!
三天后,听竹王府,一间最朴素的待客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