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青玉案——元夕(2/2)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乃是‘民心’与‘大义’!”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何为大义?非是前朝正统那套陈腐之说,而是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之新’!谁能给天下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谁便是大义所在!”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柳飘絮耳边炸响!
她自幼所受的教育,无不是忠君爱国,恪守正统。
而眼前这位木子远公子,却直言不讳地指出前朝正统已是陈腐,将民心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拔高到了大义的地步!
这观点何其离经叛道!但是细细想来,却又……振聋发聩,竟让她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她看着李子渊,看着他那双深邃如星海,充满了自信与智慧的眼眸,一个荒谬而又似乎无比接近真相的念头,如同野草般在她心中疯狂滋生!
如此见识!如此气度!如此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仿佛与生俱来的掌控感……
他……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游学士子吗?
柳飘絮的心脏忽然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她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故作平静地试探道。
“木公子高见,令人耳目一新,依公子看来,当今天下,谁人可当此新义,谁人又能聚此民心呢?”
李子渊看着她,忽然笑了,那笑容带着一丝看穿一切的玩味。
“柳大家似乎对天下英杰颇为关心啊?”
柳飘絮心中一紧,知道自己问得过于急切,引起了对方的警觉,她连忙掩饰道。
“飘絮只是好奇,如公子这般大才,心中可有明主?”
“明主?”
李子渊轻笑一声,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江面上星星点点的灯火,以及更远处黑暗中隐约的山峦轮廓,他的背影在灯光下拉得悠长。
“这世间,或许并无天生的明主。”
他缓缓说道,声音带着一种莫名的磁性。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在造时势。有人或许起步于微末,但若能秉持公心,锐意进取,善待百姓,革新积弊,那么……他便有可能成为那个结束乱世,开创新义之人。”
他没有直接回答,但这番话却比任何直接的回答,都更让柳飘絮感到震撼!
起步于微末?秉持公心?锐意进取?善待百姓?革新积弊?
这些词语与她暗中了解到的,那个在岭南异军突起,以雷霆手段扫平弥勒教和冯盎,推行土豆红薯,分田分地,创办《岭南日报》的岭南总督——李子渊何其相似!
难道,难道眼前之人……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再也无法遏制!
柳飘絮的手心微微渗出了冷汗,她深吸一口气,决定再做最后一次试探,她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宣纸,磨墨,提笔。
“公子高论,飘絮受益良多,飘絮不才,想作画一幅,请公子品评。”
说罢,她运笔如飞,笔走龙蛇,她画的并非花鸟虫鱼,也非山水人物,而是一幅……岭南地域山川简图!
虽笔墨简略,但桂州、江州、河谷等关键地点,以及周边山川形势,竟勾勒得八九不离十!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青楼花魁该有的见识和技能!
画成,柳飘絮放下笔,目光灼灼地看向李子渊说道。
“公子游学四方,想必对山川地理亦有研究,不知觉得飘絮此画如何?”
李子渊看着那幅岭南简图,眼中终于闪过一丝真正的惊讶,随即化为了然和更深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