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初见沈南朋(2/2)
评审会的日子到了。
评审会在市政府的会议室举行。
陈浩跟着张教授走进会议室时,发现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有政府官员、学者专家,还有几个穿着考究的商人。
“那个就是沈南朋。”张教授小声指了指坐在右侧的一个中年男人。
陈浩顺着张教授的指向看去,心中暗暗惊讶。
沈南朋看起来四十多岁,身材高大,穿着一身深蓝色的西装。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神,锐利而深邃,透着一种久居上位的威严。
“各位,今天的会议开始。”主持会议的是市建委的李主任,“首先请张教授汇报一下最新的研究成果。”
张教授站起身,“谢谢李主任。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个新的融资模式——PPP模式。”
张教授开始介绍陈浩的方案。虽然是以张教授的名义提出,但陈浩知道,这是给他的机会。
“这个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深度合作…”张教授讲得很详细,不时看向陈浩。
台下的人听得很认真。特别是几个企业家,眼中闪烁着兴趣的光芒。
“张第19章:隐晦的警示
张教授的介绍结束后,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沈南朋第一个开口:“张教授,这个PPP模式很有意思。不过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如何?”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张教授转头看向陈浩,“不如让我的学生来回答,这个方案主要是他提出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陈浩身上。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个企业家脸上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陈浩站起身,心中虽然有些紧张,但表面依然镇定:“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PPP模式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政策环境。国家正在推进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为PPP模式提供了政策基础。”
“第二,市场需求。旧城区改造需要巨额资金,单纯依靠政府投资难以满足需求。引入社会资本是必然选择。”
“第三,技术条件。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法律框架。”
陈浩说得条理清晰,几个政府官员频频点头。
沈南朋继续问道:“那风险控制呢?这种模式的风险点在哪里?”
“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陈浩毫不犹豫地回答,“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合作风险。但是通过合理的合同设计和风险分担机制,这些风险都是可控的。”
沈南朋眼中露出了赞赏的神色:“小伙子,你对这个项目研究得很深入。”
“谢谢沈总夸奖。”陈浩谦虚地回答,然后话锋一转,“不过我觉得,无论什么模式,最重要的还是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
这句话说得很轻,但沈南朋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深意。
“哦?具体怎么说?”沈南朋来了兴趣。
陈浩组织了一下语言:“我个人认为,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接近尾声。未来几年,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明智的企业家应该提前布局,寻找新的增长点。”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微妙地发生了变化。几个房地产商面面相觑,有人甚至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