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肥妻不弃,我带全家逆风翻盘14(2/2)
安父也补充道:“买树苗的钱从卖桃干的利润里出,不够我们村里再添点,务必选壮实的苗,栽下去才能活!”
轮到桃制品加工的分工,王婶第一个举手:“我手巧,洗桃、切桃的活儿交给我,我再找几个妇女一起,保证切得匀匀的,不耽误晒桃干!”
旁边几个妇女也跟着附和,说要跟着学做桃酱、桃叶沐浴包。
安顺成笑着点头:“行!女同志们负责精细活儿,等棚子搭好,就先在晒谷场练手,熟悉熟悉步骤,正式开工就顺手了!”
还有村民担心病虫害,安父立马拿出抄好的手册分发给大家:“司承年找到的手册里有防虫法子,烟叶泡水、埋草木灰都管用,明年桃树发芽后,都照着做,别让虫子毁了桃子!”
最后,安顺成把纸笔递给司承年:“你把分工记下来,贴在晒谷场的树上,大家忘了就看看。另外,每天收工后我们在这儿碰个头,说说进度,有问题及时解决!”
司承年拿起笔,一笔一划地记录,村民们围在旁边看,时不时提醒一句,生怕漏了自己的活儿。
太阳渐渐升高,分工也全安排好了:
汉子们清场地、买木料,妇女们练手艺、学防虫,老人负责照看工具、捡桃枝,连孩子们都有活儿,他们帮着捡地里的小石子。
散会时,村民们都干劲十足。
司承年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也踏实了。
有这么齐心的村民,厂子肯定能建起来,桃树也能种好,安家村的好日子,真的不远了。
“承年啊,你先别走,我们说说厂子的事儿。”
安顺成把司承年叫住。
安父也走了过来,“对,我们再合计合计没说透的事儿。”
安顺成从布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烟袋,给安父递了烟丝:“刚才当着大家伙的面,有些章程不好细讲。这搭棚子、买设备都是明面上的活儿,最关键的是得先去公社报备。现在办集体副业,没公社的批文可不行,回头让人抓住说我们搞资本主义尾巴,得不偿失。”
“这点我早想到了。”
安父点燃烟,吸了一口,烟圈慢悠悠散开,“我打算后天跟司承年去县城时,顺道拐去公社一趟。你跟公社李书记熟,到时候你也去,我们带上点上次晒的桃干当伴手礼,好好跟他说说我们的打算。就说这是为了给村里增收,让大伙儿冬天也有活干,他未必不支持。”
司承年刚把分工表叠好,闻言插话:“报备的时候得把章程说清楚,比如厂子是集体所有,利润按工分和出资比例分,这样公社那边才放心。另外买设备的钱,除了卖桃干的利润和村里的积蓄,我琢磨着能不能让愿意多投钱的村民凑点,记上账,等来年有了收益先还上,再按比例分红。”
安父赞许地点头:“这主意好,既解了燃眉之急,也能让大家伙更上心。不过得把账算明白,专门找个细心的人管账。我看村西头的安会计就合适,他以前在大队管过账,清楚门道,让他记账、管物资,我们都放心。”
“物资管理确实得抓紧。”
安顺成补充道,“等棚子搭好,得先砌个小仓库,放设备和原料,钥匙让安会计和老周各管一把,领东西得两人签字,免得以后出岔子。还有桃树苗,司承年你去县城问价时,不光要问苗价,还得问移栽的讲究,最好能请个懂行的技术员来指导,别栽下去活不了,白费功夫。”
司承年把这些都记在心里:“我明天去县城先打听技术员的事,要是县城没有,就去农科站问问,实在不行多花点钱请人来一趟。对了,桃制品的销路也得提前找,总不能等东西做出来再瞎跑,我打算去县城的供销社问问,能不能跟他们定个长期供货协议,要是能成,我们就不愁卖了。”
安父磕了磕烟锅,把烟蒂摁灭在地上:“销路的事急不得,先把样品做好。等王婶她们练出手,做几罐桃酱、晒点桃花干,我们带着样品去谈,人家才愿意跟我们合作。另外还得定个规矩,不管是桃干还是桃酱,都得有个统一的标准,不能有的甜有的淡,砸了我们的招牌。”
太阳已经升到头顶,晒谷场的影子短了不少。
安顺成看了看天,站起身:“就按这章程来,你后天跟司承年去公社,我在家盯着搭棚子的进度,老周那性子急,得嘱咐他别只顾着快,棚子得搭结实,不然夏天漏雨、冬天漏风,麻烦更大。”
安父也站起身,拍了拍司承年的肩膀:“你年轻,脑子活,跟他们跑县城、办手续的事就多费心。等这些都理顺了,我们的厂子就算真正立住脚了。”
司承年握着手里的分工表,看着两人认真的模样,心里更有底了。
他点点头:“放心吧,我一定把这些事办好。”
三人又聊了会儿细节,才各自散去。
司承年刚走出晒谷场没几步,身后就传来一阵刻意放缓的脚步声。
他回头一看,是村东头的安二柱。
这人平时好吃懒做,上工总爱偷懒,之前做桃干时还想少干活多记工分,被安顺成说了几句,一直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