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 第49章 筹钱

第49章 筹钱(2/2)

目录

“让他进来。”

伞主任走进了市长办公室。

“陈市长。”

“学兵啊,怎么了,什么事非得当面跟我说?”

“还是电子管厂他们那个贷款的事情,上次您交代给我是想办法给他们协调六千万的贷款。但是那位张厂长昨天来找我,说是需要我们帮忙协调一个多亿。”

“对,是我答应他的。你们想办法给他协调一下。”

“好的,那我尽快给他办。”

“嗯。”

请示完之后,伞主任还是没有离开,似乎有话要说。

“还有事情吗?”

“市长,咱们前一阵子刚借给他们两千万,现在又帮他们协调一个多亿的贷款,他们厂的负债率会不会有点高啊。”

这个陈市长心中当然明白。其实在这件事上,陈市长也是左右为难。市里本意不希望他们占那么高的股份,但是没想到张卫东强硬地坚持。可是774厂目前的情况靠自身不可能筹到钱,还是得北华政府出面协调。

钱借给他们,担心他们负债率太高以后出问题,但是不借吧,电子管厂也不可能有其他渠道筹措资金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1990年才开始营业,电子管厂那时候也不可能通过上市筹措到资金。

而陈市长之所以愿意帮助电子管厂筹措资金,其实除了理性的考量以外,还有另一层原因。

“你说的这个我当然明白。他们负债率过高,对于市里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情况。但是774厂这种单位本来都是国家的功臣,受到国家政策的变动陷入了困境。现在下放到了北华,市里还是希望他们能够振作起来的。这件事,就当是在给他们一次机会。”

陈市长的想法其实是着眼于未来的,如果这家合资企业确实成为了一家很赚钱的企业,那么占全部股份四分之一的电子管厂无疑就可以从中获得巨额收益来扭转现在的困境。市里也能够少一块心病。

“好,我明白了,我马上协调。”

张卫东第二天又去找了伞主任,伞主任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张卫东帮他协调贷款。

两人来到了工商银行在北华的支行,直接去找了信贷科的王科长。

工商银行那个时候刚成立,在北华的网点还是不久之前才设立的。

而张卫东其实前一阵子已经来找过工商银行了,对方并不打算提供贷款。

王科长现在见到伞主任已经腿软,因为他知道伞主任既然能来那就只有一件事——借钱。

王科长笑呵呵地迎了上去:“伞主任,什么风把您又吹来啦?”

伞主任脸上也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心说:你明知故问。

“王科长,有个事还想麻烦你一下。”

“您说。”

伞主任先介绍了一下张卫东:“这是我们北华那个电子管厂的厂长——张卫东。”

“幸会幸会,又见面了,张厂长。”

“你好,王科长。”

伞主任接着说道:“就是他们厂啊,不是参股了我们市跟日本柏上的那个合资企业嘛。”

“哦哦,我听说了。”

“现在他们厂在这个合资企业的出资上,还有点缺口,但是不大,陈市长让我找你们帮忙想想办法。”

伞主任口中的“缺口不大”这个说法,王科长心里现在是一点也不相信了。

他本能地先问了下金额:“大概缺多少?”

“目前……大概差个一亿五千五百万吧。”

王科长心说:果然。

他表面还是笑呵呵说道:“伞主任,你也知道过亿的贷款我们需要行长签字,这个事情我还是得先请示一下。”

“没问题,大家都是替上面办事,你肯定也要先征求领导的同意。”伞主任很痛快地说道。

但是他马上就换了一副语气,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尽快汇报,我也好尽快给陈市长一个答复。”

王科长当然明白这话里的意思,重重地点了点头:“您放心,我明白。”

“那就麻烦你了。”

“您说哪的话,以后还要仰仗陈市长的关照。”

最终,在北华市经委的协调下,工商银行愿意提供1.5亿贷款给电子管厂。

拿到1.5亿的贷款之后,张卫东又犯了难,因为他还差500万。

没人知道工行为什么1.5亿的贷款都批了,却唯独不再多批五百万。也许是北华支行的领导觉得1.5亿的贷款都借出去了,剩下的500万也就不是问题了。

但电子管厂真的一次性拿不出500万来。

所以张卫东决定像北华市申请,最后的500万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先付50万。

当陈市长拿到张卫东的这份申请后,举着这份报告看了半天,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在文件上签了字,同意了张卫东的申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