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新的机遇(2/2)
那人来到一处阴凉地。
“怎么了?”
“我听说北华师范他们设立了一个半导体物理培训班,我想问问,厂里能不能安排我去那里学习一阵子。”
当时国内刚刚开始有大学设立了半导体专业。
“可以啊,没问题,我给你安排。”周龙啸当即答应了下来:“正好这阵子你就别忙别的了,脱产学习,全力攻克半导体技术。”
“是。”
周龙啸随即与北华师范大学取得联系,将王成伟安排进半导体物理培训班进行学习。
两个月的学习之后,王成伟回厂,在原来半导体研发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了半导体实验室。
电子管厂的半导体晶体管研发由此开始。
半导体实验室面临的情况非常困难。不同于生产电子管时有苏联的援助和国家的支持,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研发几乎只能全靠自己。
困难首先来自设备方面。半导体的专用设备包括真空合金扩散炉,氢氧烧结炉,区熔炉,化学清洗台,晶体管测试台,中测台等等。
这些设备一个都没有,全部只能自己摸索着制造。而且可以获得的相关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当时去苏联实习的同志带回来的资料中有关于晶体管的技术资料,国内也有一些单位开始了对半导体的研发,王成伟跑遍了几家单位,总算找到了一些可以参考的资料。
缺少的还不光是设备,半导体实验室甚至没有专门的研发车间。王成伟只能带着人在电子管厂的大院里露天搭棚,作为车间来研发各个设备。
除了没有设备,没有场地以外,生产材料同样没有。
半导体二极管主要有锗二极管和硅二极管两种,也就是以锗为原材料和以硅为原材料。
王成伟准备先从锗二极管入手。
但是制造锗二极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它的原材料——锗。二极管用的锗并不是一般的锗,而是需要超高纯度的锗。一般要求锗的纯度需要达到99.9999%,即“6个9”标准,有些时候甚至要求更高。
得到高纯度的锗之后,再将其融化后拉成锗单晶,才算成功。
而想要获得高纯度的锗就需要用到区域提纯机,可要怎么制造区域提纯机,王成伟一点参考也没有。
王成伟看着摆在自己面前有限的几分资料,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他意识到:这是场硬仗。
国内可以获得的资料有限,王成伟苦思冥想,天天在办公室内皱着眉头走来走去,但是根本毫无头绪。
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找苏联专家。
按照援助协议,苏联驻场专家只负责培训电子管方面的技术,对于半导体技术是没有义务更没有权利教授的。
王成伟打算试一试。他找到苏联专家希斯特洛夫斯基,说明了来意。
希斯特洛夫斯基看着王成伟,用生硬的中文回答道:“王,我们只被允许教授你们电子管方面的技术。半导体技术对于我们来说属于高精尖技术,还处在保密期。你知道,我们是没有权利也没有这个立场透露给你们的。”
这个结果并没有出乎王成伟的意料。
他不想继续强人所难,便笑着告别了希斯特洛夫斯基。
但是王成伟也没有放弃,而是换了一种策略。
本着“办公室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在酒桌上解决”的原则,他准备“贿赂”希斯特洛夫斯基。
第二天下班的时候,王成伟再次出现在希斯特洛夫的办公室门口,这次他不是空手来的,而是带来了一瓶白酒。
“王,你这是?”
“希斯特洛夫斯基先生,一直以来苏联专家都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我今天是想来表示一下感谢。你今天别去食堂了,咱们喝两杯。”
王成伟拿着白酒绝口不提半导体技术的事情。
但是希斯特洛夫斯基又不是笨蛋,当然一下子就看出了王成伟的心思。
他回答道:“王,我晚上还需要看培训资料,今天恐怕不能陪你了。”
王成伟一笑说道:“就喝一点,不会影响你晚上看资料的。我们只喝酒,不谈工作。”
“王,我真的有事情。”
希斯特洛夫斯基确实有正事,但王成伟以为对方是在婉拒他。
他倒也不再继续纠缠,但是酒都拿来了,再拿回去显得自己太没诚意了。
他把酒放下说道:“好好好,那改天你有空咱俩再好好喝两杯。”
“这瓶酒……”
“这瓶酒你就留着喝吧。”说完,王成伟笑嘻嘻地走了。
希斯特洛夫斯基看着那瓶酒,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