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 第6章 材料危机(一)

第6章 材料危机(一)(2/2)

目录

而电子管厂并不仅仅只是开口请求对方帮忙那么简单。除了请他们帮忙试制材料以外,对方如果遇到困难,电子管厂还积极设法帮助他们解决资料、资金和设备包括场地等问题。

就这样,电子管厂的材料国产化之路正式拉开了序幕。

5月26号的时候,袁副厂长带队来到天津。

众人一下火车就准备直奔天津电子器材厂。

袁富民手里拿着地图,其他人围在他身边,反复确认路线。最终,确认了天津电子器材厂的位置。

从火车站到天津电子器材厂要倒五趟公共汽车。

众人一点不耽搁,马上出发前往。

结果,他们中途坐错了车。而更糟糕的是,他们谁也没有发现。

当他们在一个叫薛家庄的地方下车,然后看着地图怎么也对不上时,他们才意识到,他们走错了。

“厂长,这好像不对啊,咱不是来这里吧。”

袁富民看着地图,也意识到走错了,赶紧找人问路。

一辆赶着驴车的老乡正好路过。

袁富民拦住了他:“老乡,我问个路,天津电子器材厂怎么走啊?”

“器材厂?那不似红桥区吗?你们嫩么来西郊了?”

“哦……不在这里吗?”

“好嘛,介似西郊区,你再往西走走就到河北了。”

袁富民赶忙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走?”

“你们上器材厂啊?”

“对。”

“桑车吧,我拉你们坐公共汽车去。”

“好好好,感谢感谢。”

“谢嘛啊。”

众人坐着老乡的驴车来到了公共汽车站。

在几番折腾下,终于来到了红桥区。

去天津电子器材厂是没有专门的公共汽车的。众人只好一边问路,一边步行前往。

袁副厂长走在最前面,其他人紧随其后,众人一路快步竞走,走得上气不接下气,终于到达了电子器材厂。

此时,已是黄昏。

袁副厂长长舒一口气,心道:可算到了。然后带头走进了天津电子器材厂。

天津电子器材厂并不是一个大厂,只是一个一百多人的小厂。

袁副厂长在车间见到了对方的总师,说明了来意。

“没问题啊,你把试制清单给我,我们来试制。”对方总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那就麻烦你们了。”

“哎,都是为了党和人民服务嘛。”

“咱们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们提,我们能帮上忙的尽量帮忙。”

“嗨,有困难咱不就克服困难嘛,你们放心,这四项材料,我们一定帮你们攻克。”

“那就预祝咱们顺利。”

两人相互友好地握了握手。

袁富民不经意地看了一下电子器材厂的厂房,又问了一句:“不过,咱们准备在哪里试制呢?”

电子器材厂的厂房车间是建国以前建的,已经十分破旧,而且设备摆放十分拥挤。

“这个……”对方总师似乎还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但是他很快就有了办法:“没关系,没有地方我们就在院子里直接试制也可以的。咱们不用担心。”

“可万一要是碰上刮风下雨……”

“小事小事,这都不是困难,都能克服。”对方连连摆手笑笑说道。

袁富民心中有些不落忍。

对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可是在面对自己请求帮忙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这本来也不是他们分内的事情,可是在知道他们是国家重点要建设的项目时,义无反顾地决定出手支援,哪怕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也毫不在意。

袁富民不想让这些对电子管厂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样吧,我跟部里请示一下,看看能不能跟咱们区里沟通一下,让他们安排个地方给咱们。”

对方总师一愣:“真的吗?要是能分配个地方就太好了。”

“我明天就跟部里请示,尽快就给咱们落实。”

“好的好的,哎呀,那可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哪里,是我们要谢谢你们才对。”

“这个……其实我们厂里还缺一台小型发电机,要是……这个……当然,没有也没关系,我们想办法自己解决。”

“我给你两台,就从我们厂直接调拨。就当送给你们了,材料试制完也不用还了。”

“哎呀,袁厂长,太感谢啦。”

第二天,袁富民就给部里发去了电报。二机部很快就联系了当地政府帮忙协调。区政府接到指示后快速响应,很快就批给电子器材厂一块地方用来帮助试制材料。小型发电机也很快就从电子管厂发往电子器材厂。

袁富民担心对方手不够,还专门留下了一个人驻场帮忙。

双方宛如不分彼此一般地团结,同心同力,加班加点地不断试制。

而袁富民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又前往南开大学,请求对方帮忙试制其他的材料。

就这样,袁富民一个单位接着一个单位的沟通。

两个月内就与各相关单位达成合作协议176项,其中既有国营大厂,也有一些公私合营的小厂,还有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

各个单位都积极响应。

而电子管厂内各个车间也都在热火朝天地试制,本着能解决一个是一个的态度,反复试验。

很快,厂内和外地各协作单位就传来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替代材料一个又一个地被试制成功。

而除了一些国内可以尝试试制的材料以外,还有两大关键原材料需要解决。

首先就是镍材,镍材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发现镍矿,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于是厂里决定用复铝铁或者镀镍铁来代替。

这个任务交给了工程师唐国祥和供应科科长魏璐仁负责。

两人马上前往太原和上海寻找替代材料。

而另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云母片。云母片这个材料在当时的电子管厂的产品中几乎全部都要用到。每年的需求量至少有上百吨。

但是当时国内的矿源只有四川甘孜的丹巴矿源,产量还极少。

周龙啸马上联系了地质部,问询哪里还有矿源。

结果连地质部也不知道。

周龙啸决定自己解决。

他把几个车间的一把手全都叫到办公室来,命令他们前往全国的深山边疆寻找云母矿源。

“你们出去了是代表电子管厂,不要怕,要有胆识,我给你们每个人三万元的自主权利,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云母片的供应问题。”

“明白!”

第二天清晨,八位车间一把手便动身出发,前往内蒙,四川,新疆,陕西等地开发云母矿源。

临走之前,周龙啸特意把前往四川甘孜的二号车间主任赵红华叫来,并交给了他一封信,叮嘱他如果碰上不好解决的事情,可以把这封信拿出来。

红旗电子管厂上下一心,团结内外,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生产材料的供应问题,誓要保证厂里正常开工。

而原材料的供应仍然面对着诸多困难。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