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变革(2/2)
慈宁宫那边,端亲王世子终究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夜色,再次悄然笼罩住这座巨大的皇城。
夜幕初临,礼和宫内灯火通明,却并不刺眼,暖融的光线为殿内的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色泽。
水仙坐于妆台前,望着镜中映出的容颜。
她没有选择过于华贵隆重的服饰,只挑了一身天青色的宫装,裙摆与袖口用银线细细绣着缠枝莲纹。
发髻也梳得简洁,只簪了几点珍珠小簪,愈发衬得她乌发如云,肌肤胜雪。
“娘娘,这样是否太过素净了些?”
银珠在一旁轻声问道。
水仙唇角微扬,看着镜中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眸。
“今日是家宴,重在和睦。”
她需要的,是一种让人挑不出错处,又能无形中消弭敌意的姿态。
正说着,昭衡帝已踏入了殿内。
他显然是刚处理完政事过来,眉宇间还带着些疲惫。
但在看到灯下盛装以待的水仙时,昭衡帝那点疲惫瞬间被惊艳所取代。
他走上前,挥手免了宫人的礼,目光落在水仙略显素净的发髻上。
“仙儿今日,甚美。”
昭衡帝低声道,伸手从自己腰间解下一个小巧的锦囊,从里面取出一支通体碧绿、莹润无瑕的玉簪。
那玉簪造型简洁,只在顶端雕成了一朵半开的玉兰花苞,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这玉兰簪,朕瞧着衬你。”
他说着,亲手,极其温柔地将玉簪簪在了水仙的发间。
水仙能感受到他指尖的温度,她微微抬眸,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
他俯身,在她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今日晚膳,母后那边若有不豫之色,或言语间有何不妥,仙儿不必忧心,一切有朕。”
这话语里的维护,如同最坚实的后盾。
水仙心中微动,垂下眼睫,轻声应道:“臣妾晓得了,谢皇上。”
与此同时,慈宁宫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太后正对着铜镜,手指有些颤抖地抚摸着自己鬓边新添的几缕白发。
镜中的妇人,虽依旧能看出昔日的风华,但眼角的细纹和眉宇间挥之不去的郁色,都昭示着接连打击带来的衰老。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神悲伤,带着一种物是人非的苍凉。
“皇祖母!皇祖母!我要出去!宫里一点都不好玩!闷死了!”
端亲王世子承哥儿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小袍子,却毫无仪态地在殿内跑来跑去,一会儿拉扯帘幔,一会儿踢翻绣墩,几个嬷嬷跟在他身后,累得气喘吁吁,好话说尽,才勉强将他哄住,按在旁边的锦凳上,递上点心果子。
太后转过头,看着那张与幼子萧翊瑞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小脸,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那是她最疼爱的小儿子留下的唯一血脉,是她如今仅存的一点慰藉。
可看着这孩子被娇惯得无法无天的性子,那双与翊瑞一般无二的眉眼间流露出的蛮横,又让她心头阵阵刺痛,仿佛看到了儿子走向毁灭的起点。
爱与痛,期望与恐惧,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她撕裂。
“太后娘娘,婉妃娘娘来给您请安了。”
宫人通传道。
很快,婉妃便袅袅娜娜地走了进来,她今日打扮得倒是素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担忧。
她先是规规矩矩地行了礼,又关切地问候了太后的凤体,然后目光便不经意地落在了被嬷嬷勉强按住的承哥儿身上。
“哎呀,世子殿下真是活泼可爱,瞧这小脸,多有精神。”
婉妃带着几分刻意的讨好,“说起来,世子殿下与太后娘娘真是祖孙连心,瞧这眉眼,竟与翊瑞王爷小时候像极了。若能长久陪伴在太后娘娘膝下,承欢尽孝,倒也是一桩美事,也能稍解娘娘丧子之痛呢。”
她话语温柔,字字句句却都在暗示世子应该留下。
太后瞥了婉妃一眼,没有接话,但眼神明显又深沉了几分。
她遥遥地看向了窗外,如果没记错的话,今夜昭衡帝要来慈宁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