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基层权途:从扶贫开始平步青云 > 第105章 李家村

第105章 李家村(2/2)

目录

“我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这种蛀虫,继续盘踞在村里吸血。”

“明白!我马上去办!”小李答应一声,转身就要出去。

“等等,”林辰又叫住了他,“顺便给我查查那个王小伟,就是王长德的儿子,他现在在哪儿,过往的生平,越详细越好。”

小李的效率极高,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带着一份资料回到了林辰的办公室。

资料上的内容让林辰的拳头越攥越紧。

这个王小伟,简直就是龙蛇镇的一颗毒瘤,一个活脱脱的小霸王、土皇帝。这些年仗着他爹的势,干过的坏事一桩接着一桩:

开赌场、经营带有非法性质的会所、放高利贷、敲诈勒索……几乎是样样俱全。

“混账东西!”林辰看完,勃然大怒,将资料重重地拍在桌上,看来这父子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接下来的几天,王家坪村倒是出人意料地风平浪静,再没有发生任何堵路闹事的情况。

林辰每天的生活基本就是金凤村、王家坪村和镇政府三点一线。偶尔,他还会驱车去附近的李家村逛逛。

李家村是附近几个村子里经济条件最好的一个,生态环境也是首屈一指。这里在十里八乡还有个响亮的名号——“百花村”。

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村里将近八成的山地和坡地上,都大面积种植着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花卉金银花。

每年四到六月份,正是金银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藤蔓上,缀满了初开时洁白如银、后转为灿烂如金的花朵,金银双色,交相辉映,花香四溢,景色极为壮观。

更重要的是,这金银花不仅好看,更是村民们重要的经济来源,它本身就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良药,市场需求量很大。

林辰的车刚开到村口,感受到的气氛和王家坪村简直是两个极端。

村民们看到他的车,都热情地围了上来,无论他走到哪儿,都有一大群人跟着,七嘴八舌地给他介绍村里的情况。

村支书竟然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名叫董梅,为人和气爽朗,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董大姐。

在董大姐的介绍下,林辰了解到他们村各家各户的经济来源,除了种植金银花、采收晾晒后制成药材卖给药商外,家家户户还都养鸡养鸭。

村里有一种特产的咸鸭蛋,用特殊的泥土和草木灰腌制,个个流油,香得能让人吞掉舌头。

听到这些,林辰对李家村的情况算是有了大致的了解。

他笑着让热情的村民们先回去忙,只留下董大姐陪同,在村里到处走走看看。

“董大姐,咱们村虽然整体富裕,但应该也还有几户贫困户吧?”林辰边走边问。

董大姐赞许地点了点头:“林书记真是心细。是啊,哪儿都有难念的经,我们村也不例外。”

两人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收拾得还算干净,但明显透着一股萧条气息的小院前。

董大姐指着院子,叹了口气:“喏,这就是其中一户。”

她告诉林辰,这家的男人姓蒋,是个残疾人。

早些年,小蒋也是个勤快能干的壮劳力,出外务工,在工地上给一个老板干活。结果有一次在工地搬东西时,不小心被一辆倒车的拉沙石的大车给撞了,当场就不省人事,送去医院成了植物人。

在医院躺了好长时间才奇迹般地清醒过来,可惜,人虽然醒了,却落了个高位截瘫,只有脖子以上能动,脖子

出了这么大的事,那个工地老板却不想承担责任,硬是咬死了说小蒋是自己没注意,算不上工伤,最后就扔下了一千块钱,算是“人道主义补偿”,然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正说着,就看到一个女人推着一辆吱呀作响的板车,从村口的小路上走了过来。她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小的身影。

林辰的目光被那个女人吸引了。她看上去年纪不大,身形有些瘦弱,但面容却极为清秀漂亮,眉宇间竟有几分像那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高圆圆。

她推着的小板车上,堆满了锅碗瓢盆和一些做小吃的工具,重量看起来不轻。

她身边跟着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看起来也就四五岁大,却异常懂事,一左一右地帮着自己的妈妈,用小小的身体使劲推着车。

董大姐看着这一幕,又叹了口气,对林辰说:

“你看,这就是小蒋的媳妇儿,叫陈秀秀。唉,也是个苦命人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