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朱欢落水(1/2)
景泰六年,五月,江南。
春末的江南草长莺飞,秦淮河上一片烟波浩荡,景色如画。
一艘大船飘荡于秦淮河中央,四周有数艘海沧船伴游。
海沧船上清一色镇江水师装束的水军,一个个气宇轩昂,警惕地扫视着远方。
大船上,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汪铎,手中捧着一摞奏疏。
“陛下,这是江南各地送到京城的奏疏,让臣代为转交给您的。”
朱欢坐在凳子上,手里握着一根钓竿,一动不动。
“奏疏?各地奏疏说了什么?”
朱欢眼皮都未动弹一下,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
汪铎微微弯下腰,恭敬地说道:“各地官员……弹劾大将军的属下在各地肆意诋毁官员,煽动百姓闹事。”
朱欢闻言轻哼了一声:“肆意诋毁官员?煽动百姓闹事?难道不是因为大将军的人揪出各地官吏贪腐,惩治贪官污吏吗?”
常吉受常茂之命,在江南各地活动,搜集官吏贪赃枉法的证据。
获得证据后,便将人证物证带到京城,交给刑部审理。
短短一个月之内,被抓捕的官员遍布江南“一府五州”,多达四十六人被革职查办。
百姓对惩治贪官污吏拍手叫好,但是官员们却人人自危。
战乱年代,江南的“水”被搅浑,浑水摸鱼捞取好处的官员不计其数。
就算是战乱没波及江南的时候,许多官员该捞钱,还是捞钱。
汪铎一时语塞,没办法回答朱欢。
过了一会儿,汪铎才说道:“陛下明察秋毫,是臣失言了,失言了。”
朱欢望着秦淮河的浩荡烟波,微微眯起眼睛:“你们三个亲自来见朕,只为了这点事情?还有什么别的事情一块说吧!”
布政使汪铎、总兵康辰、按察使孙君三人互相看了看。
康辰率先站出来,递上奏疏。
“陛下,两个月前臣奉命清剿活跃在舟山一带的恶贼许淼,经过指挥同知粟清的清剿,许淼一众已经葬身于舟山中。”
“十日前,粟清捣毁了许淼等人在山中的最后一个窝点。”
“粟清以及参与此事的将官联名的奏疏在此,请陛下过目。”
康辰小心翼翼地递上奏疏,朱欢只草草地扫了几眼,便问道:“没有找到许淼的尸首?”
康辰低垂着脑袋,解释道:“陛下,大山茫茫一个人消失在山中,要找到无异于大海捞针。”
“粟清大人一连在山中搜寻了大半个月,也没有见到许淼的尸首与人,最后判断许淼应该死在了山里面。”
朱欢的语气里多了几分不满与寒意:“应该?”
康辰咽了一口唾沫,道:“陛下,虽然没有找到许淼尸首,但许淼一众的骨干已经被一网打尽,茫茫深山即便是老猎人也要困在山里,九死一生,许淼……许淼一定是死了!”
朱欢的眼珠微微转动,没有继续深究。
“好,粟清差事办得不错,赏。明日朝会即发公文,宣告贼首许淼伏诛!”
康辰长舒了一口气,向朱欢行礼:“谢陛下!”
康辰的事情说完了,接下来便是按察使孙君。
孙君送上了一份名单,说道:“陛下,这是最新一批江南入狱的囚徒名单,臣已经将他们所犯之罪悉数写上,您看是否要全部编入幕府山与钟山守军之内?”
朝廷缺少兵源,招募兵卒的难度越来越大。
虽然有大将军常茂以个人的威望与人格魅力吸引了一些人参军,还是不够。
幕府山、钟山依旧缺少兵卒,故朱欢便决定征调犯了罪的囚徒参军。
名单一共有数十页,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么多页加在一起,人数打底在一千多人左右。
朱欢挥了挥手:“既是犯了错的囚徒,免了他们的牢狱之灾,让他们为国家守土,是恩典,分批送往幕府山与钟山。”
朱欢没那个闲情逸致一个个审查,他好不容易得了空,巡视完镇江水师在秦淮河构筑的防线过来垂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