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六六年:赶山致富,把妻女宠上天! > 第383章 征兵将至

第383章 征兵将至(1/2)

目录

陈星每天雷打不动地围着沈家坳转上好几圈,观察水色,记录鱼苗的活动情况,俨然成了一位专业的“鱼塘主”。

王卫国每天从海边回来,或是从田里收工,总会习惯性地绕到沈家坳去看看。

夕阳下,那些被投喂了草料的鱼苗在泛着涟漪的水面下欢快地穿梭,活力十足,几乎看不到死伤。

他心里清楚,这事儿成了。

他也从来没想过,陈星这小子,这辈子就是靠着这手绝活,在改革开放后成了十里八乡赫赫有名的养殖大王。

紧张的夏收结束,村民们又马不停蹄地种上了红薯,山里梯田上的早就在开春时就种好了。

村里的活计安排得井井有条,生产队专门派了几个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的老人,每天负责去山边割嫩草,回来用铡刀剁碎了,一筐筐地往鱼塘里撒。

孩子们最喜欢这个活儿。

他们每天跟在老人屁股后面,帮忙割草,然后看着草料撒下去,鱼苗“哄”地一下聚过来争抢。

那场面,比什么游戏都有趣。

时间一晃,就到了五月底。

村里所有的农活都告一段落,沈家坳里的鱼苗也从刚放下去时针尖大小,长到了小指长短。

在阳光下,能看到一片片细碎的银光在水中闪烁,越看越让人心里有盼头。

沈家村养鱼成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了出去。

附近的刘家村、李家村,甚至连挨了揍的赵家村,都常有人装着路过的样子,跑到沈家坳旁边探头探脑地参观。

“瞧瞧,真养活了!”

“这水车转着,还真有点门道。”

“咱们村能不能也搞一个?没他们那样的水坳,挖一个总行吧?”

羡慕和动心的议论声不绝于耳。

但谁也不敢轻易尝试,都在等着,看沈家村这头一茬鱼,到底能不能养成、卖上钱。

六月的征兵时间越来越近,王卫国便没再出海。

他得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妥当,才能安心离开。

这段时间,靠着倒卖海货和那些“意外之财”,他手里攒下金额又回到了足足六千块钱巨款。

但王卫国比谁都清楚,再过些年,随着通货膨胀,这些现金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他揣着钱,悄悄跑了一趟省城。

在熟悉的黑市里,他没多废话,直接用四千块钱,换了十几根沉甸甸的“小黄鱼”。

黄金,才是任何时代都颠扑不破的硬通货。

紧接着,他又坐上了北上的火车,跑了一趟京都。

凭着票券和一些“门路”,他大手笔地采购了一百斤肥而不腻的猪肉。

回到家里,他没惊动任何人,自己动手,将这些肉全都用盐和香料仔细地腌制起来,挂在通风的地窖里。

做完这一切,他手里还剩下两千块钱作为应急。

在这个年代,两千块的现金储备,足以应对任何突发状况了。

如今,王卫国自家的地窖里,光是腌肉、腊肠就挂了足足两百多斤。

再加上之前做的三百多个肉罐头,足够沈青青和孩子们敞开肚皮吃上一年多。

岳父沈壮家那边,他也没落下。

沈青山两口子一个在机械厂,一个在供销社,小舅子沈青阳两口子也都是吃商品粮的。

四个工人的家庭,日子本就过得红火,不缺吃穿,他也就没再额外多送什么,只是偶尔拎些稀罕的海货过去。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对自己家人的这份心,沈家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