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末:边关种田,从傻兵到国公 > 第229章 西北善后,熔炉与新生

第229章 西北善后,熔炉与新生(2/2)

目录

“什么?”

这个名字一出整个议事厅再次炸开了锅。所有人都用一种看疯子般的眼神看着李睿。让一个刚刚才被招安的“反贼头子”去担任一个集团军的军团长?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人!不可啊!”

“此举无异于纵虎归山啊!”

然而李睿却只是平静地摆了摆手。“我意已决。”

“我信得过他。”他缓缓地说道,“一个能为了麾下数十万兄弟的生路而甘愿放弃自己‘皇帝梦’的人,他的心中依旧燃烧着一团可以被我们所引导的火。我更相信我们的制度。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强大的自信。“我将为这三个集团军都配备最强大的‘政委’体系和最严密的‘参谋’体系!我要让兵为将所用而将为国所控!我要用一个全新的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现代化军事制度来将所有个人的野心都牢牢地锁在‘国家利益’这个巨大的笼子里!”

……

在宣布了这石破天惊的“建军方案”之后李睿又颁布了一系列更加细致的关于“士兵”本身的改革方案。

他将那十万降兵并没有直接编入新军,而是将他们全部送入了一个他称之为“思想与技术熔炉”的地方——“新兵教导总队”。

在这里这些曾经是“兵痞”、“流寇”的旧时代军人将接受为期半年的最严格的脱胎换骨般的改造。他们要学习的第一课不是如何开枪也不是如何劈砍,而是读书识字。

李睿亲自为他们编写了最基础的《士兵识字手册》,他要让他麾下的每一个士兵都至少能看懂最基本的作战命令和武器操作手册。

他们要学习的第二课是“思想政治教育”。

他们要学习什么叫“国家”,什么叫“民族”。他们要明白自己为何而战、为谁而战。

他们要将那面绣着“玄鸟”的黑旗和它所代表的“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灵魂之中。

他们要学习的第三课才是真正的“军事技能”。

他们将在由“镇辽军”老兵组成的教官团的严厉操练下学习如何使用“玄鸟”步枪、如何投掷手榴弹、如何进行步炮协同、如何在战场上进行自我救护。

他们将在最严格的纪律和最科学的训练之下被锻造成一群既拥有强大战斗力又拥有坚定信仰的现代化的职业军人。

而对于那些在训练中表现不合格或者思想上依旧顽固不化的“兵油子”,李睿也为他们准备了另一条“出路”——退役转业。

他们可以选择进入新开办的“滦州矿区”成为一名收入同样不菲的矿工,也可以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民政总司”的帮助下分得土地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农民。

给每一个人选择的权利,用最优厚的待遇和最光荣的使命感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军队。这便是李睿“职业化建军”思想的核心。

当这套充满了“人性化”和“科学性”的全新的整编与训练方案被公布出来时,整个北方所有的旧军队都为之沸腾了。

无数还在旧卫所体制下被将领们当做私奴和炮灰的普通士兵在看到这条通往“新生”的光明大道时,他们的心中都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渴望与向往。

一场由下而上的要求“改革”的浪潮开始在大明北方所有的军镇之中悄然地蔓延开来。

那些原本还想抱着自己那点可怜的兵权负隅顽抗的旧军阀们在看到自己麾下的士兵那“人心思变”的眼神时,他们知道自己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黑暗的、腐朽的旧时代都已经再无任何回天之力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