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孤岛点灯人 > 第235章 过去的一年

第235章 过去的一年(2/2)

目录

他却摇了摇头。

心定的。

家乡是熟悉的味道,乡愁就是思念,至少有家的温度,他心中就有了“小宇宙”。

每天早上,他雷打不动地去政府大楼跑手续,包里总装着一沓用海申请材料,封面都被翻得起了毛。

有时候遇到政策调整,他能在海洋局的办事大厅等一下午,就为了跟科长多说两句“我们项目的可行性”。

帮单位,帮同事。

力所能及。

现在行政后勤都合并了,小欧一把抓。

公租房的热水器坏了,员工的孩子要办入学证明,他都记在小本子上,第二天一早就去跑。

毕竟,空了,就把“员工”放在心上。

“我是北海人,这项目是家门口的事,不能走”,他常这么说,说的时候,手里还在拧着水管的螺丝。

领导班子是“发动机”,带头者,要“稳定军心”,凝聚力量。

班子成员很快定了调子:“不能等,要盘活资源。”

第一个动作就是搞码头堆场。

邓帆专题调研小组,组长是原来的安健环经理老程。

六点,七点。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开着一辆旧皮卡车跑遍了周边的港口,钦州港、防城港、石头埠港,每到一个地方就跟货主聊,跟装卸工聊,笔记本上记满了“煤炭到货量”“运输成本”“堆场租金”。

有一次去防城港,正赶上台风天,皮卡车在海边的公路上打滑,邓帆死死握着方向盘,说:“就算台风挡路,货源不能断。”

他们还找了设计院优化堆场设计,把原来的露天堆场改成半封闭的,既防海风又能节省维护成本,图纸改了七版,邓帆的眼镜片上都沾了铅笔灰。

莫清零也没闲着。

继续他的“养生”。

他的钓鱼装备还在,但现在钓上来的鱼,给自己当“加班餐”。

经常,这家伙不吃食堂的,顶多搞点米饭回屋里,一回屋门“哐当”就锁死。

也不晓得干嘛呢?

不过,是个人鼻子没毛病的,都能闻的出来,“鱼汤香味”。

莫清零在寝室里支了个锅,正用不锈钢鱼缸里养的石斑鱼熬汤,旁边还摆着从美食街买的花甲。

沃尔玛超市搞来的“调料”,这么一撒,很香,很香的。

“别光忙工作,得补补”,他把汤碗递过来,汤里飘着葱花,热乎气裹着鲜味儿,驱散了一天的疲惫。

“余磊,冯健,过来搞点汤补补身体。”

“你妹的,可以啊。”

“天天搞这种。”

第二次分流是在年底,人从40多减到30多。

走的人里有当初跟於晓博去招进来的大学生,走的时候抱着他哭:“於经理,等项目复工了,我还回来。”

於晓博拍着他的背,说:“好,我等你。”

那天晚上,他把发电部的门锁擦了又擦,然后去了码头,一个大男人哭的稀里哗啦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