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西安饭庄(1/2)
吃饭大学时候没吃顿好的,十年聚会,咱的吃哇。
地点不用说,“西安饭庄”,这地方好吃不贵,“性价比高”。
看着钟楼,吃着饭。
美爹爹。
本地人都知道,主要是出名,“种类齐全”,“味道也不错的”。
非要说啥,啥地方特别好吃,不坑外地人啥的,回民街啥的。
其实,那地方就多了,什么洒金桥,草场坡,永宁村的,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而且一个人一个口味,你怎么能晓得那个地方好吃么?都差不多的,半斤八两。
对于江浙沪,真的,有些人可能都不喜欢吃。
“西安饭庄”建于1929年,由冯克昌先生及当时西安的一些社会名流集资建成,最初定名为“西安饭店”,并请清末军机大臣赵舒翘的老师邢廷伟先生题写了店名,匾字作竖行,黑底金字,遒劲刚健,后佚失。
抗战中期又请书法家岳生济先生另书一匾,字做横书,气势开弘,凝重敦厚,后也下落不明。
1942年冯克昌将当时各名流集资款、形成独资经营,改“西安饭店”为“西饭庄”。
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时升为国营,为保持经营特点,饭庄从西大街三道巷搬迁至东大街现址,东大街298号。
至于名人,多的很,历史悠久,“非遗”饭店,领导人,将军,总理啥的,都来过。
大饭店,大牌子,人家也是注重信誉的,不坑人的。
“食领三秦”、“老字号”,继承和弘扬陕菜为己任,不断致力于陕菜的挖掘、传承与创新,素以“陕西风味大全”,来吃就对了。
两大桌子,圆桌。
说话间,大家都坐了下来,服务员开始上菜,都是陕西特色菜,葫芦鸡、油泼面、羊肉泡馍,满满一桌子。
宋大飞端起酒杯,站起身:“各位老同学,十年没见,今天能在咱们母校聚在一起,不容易。”
“先敬沈老师。”
“来,举杯。”
大家伙起立。
干杯,沈老师很开心啊,因为带过最有出息的学生就是宋大飞,央企副厅级干部。
没准哪天就正厅级了。
“第二杯,我敬大家。”
大家伙在举杯。
“我先敬大家一杯,也敬咱们西建大,没有这四年的日子,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酒过三巡,大家就各自聊天了。
窗外的钟楼。
夜色,霓虹灯下格外好看,毕竟是市中心,老城区,马路也不宽敞,堵的很。
其实,跟北京差不多,市中心老破小多,都是老大难问题了。很多人以为市中心繁华,不是的。
西安的有钱人都在南郊,曲江一带,每个城市都一样,老城区只能说你来的早,或者土著啥的。
但是现在城中村鱼龙混杂,可能更加是外地打工仔安居的地方。
跟老西安没啥关系了。
以前,至少千禧年前后。
公务猿不是啥好单位,真正的好单位就是供电局。
在陕西就是国家电网,当然陕西特殊,还有个地方电网,历史遗留问题,后面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