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孤岛点灯人 > 第158章 震

第158章 震(2/2)

目录

“这种事,你自己考虑。”

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点了点头,人生就去选择,现在他又站在十字路口了,但是一点,不能蹉跎岁月。

那晚,一个人回宿舍,夜风很凉,余磊脑海里突然想起林琴走那天说的话:“我们还要生活。”

可惜?

他真的在浪费时间吗?

他上传了京城的借调表。

先说结论,借调就是不好。

目前,公认的对借调的评价就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就相当于你是小妖,让你去把唐僧师徒干掉,你说这是啥意思?

炮灰啊。

借调单位不会拿你当自己人,你就相当于借调单位的临时工,所以人家对你的态度就是牛马,只要用不死,就往死里用;就是耗材,压榨完你的劳动力,画饼也不顶用了,就让你回原单位,他们再借调一批新的耗材。

可是,余磊还是选择去,因为他要一个信息差,一旦有好的项目,或者北海项目复工就是回来。

总部为什么借调?

还不是因为缺人。

央企定岗定人。

无论是出于哪方面的借调,去了之后都是做牛做马扛大梁,因为缺人手啊,绝不是因为没编制缺人手,而是没人干活缺人手。

所以,你去了只有卖力干活卖力表演的份,否则就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不好印象。

通常情况下,原单位对借调这种情况是深恶痛绝的,为什么?

因为你占着人家的编制,拿着人家的福利,却不给人家干活,原本两个人的工作现在需要一个人担,你觉得原单位会没意见吗?

但是,现在北海厂没了,人员都分流了,也就没人在乎了。

至于晋升,待遇啥的不用考虑了,没你的份,在分流单位一样,还不如出去长长见识,闯荡一下。

打黑工?

打黑工又怎么样?

北海能源基地,从电厂与码头的“双核驱动”模式,逐步调整为以纯码头为主的新格局。

很快,能源基地迎来了新的班子团队,面对“停建”,他们将目标定位为煤港口建设,同时兼顾电厂。

主动作为、提前布局,等待“起死回生”。

停建不意味着停滞。

相反,“思考转型”、积蓄力量的窗口期。

公司调整组织架构,将原本以电厂为核心的人力资源配置,转向码头运营与物流体系构建,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码头堆场专项组”,统筹资源、集中攻坚。

抢占“煤炭”先机,调研货源结构、物流通道与市场趋势,掌握区内的煤炭需求。

为此,领导班子牵头成立“货源市场调研小组”,深入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走访煤炭、矿石、化工原料等大宗货品企业,摸清潜在客户群体与运输需求,收集第一手市场数据。

以“煤炭”为核心,“码头”为载体设计优化三四号码头,泊位。

针对原有堆场设计的局限性,团队联合设计院所,开展多轮技术论证,提出“模块化堆场+智能化调度”方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与装卸作业效率,力求打造绿色、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煤炭”港口设施。

公司从八十多个人,还剩下三十多来个,都是家在本地的人。

家在哪,心就在哪。

大家动不了。

只能一边等待,一边作为,大家还有梦想,坚守北海,“等待复工”。

行政部“小欧”在忙碌,分流的影响渐渐消散了,因为该走的人都走了,剩下的人,“走不了”,“也不会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