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孤岛点灯人 > 第98章 地勘

第98章 地勘(1/2)

目录

eJ八月,党的节日一过,王茂博士跟他拉扯的队伍就来了。

设备两卡车,人员五六个。

工人们住在熟悉的地方,“山庐村”。很喜感,王茂博士住在铁山港区的宾馆里,协议价,“半年”。

这相当于长期租赁,因为后期华东院还会有设计人员过来。

北海的空气还是很热,三伏天,“湿热”,“咸腥”,海臭味这老配方,像吃螺蛳粉,吃久了觉得还挺香的。

办公呢?

基建办公室刚刚建成,给他了一个格子间座位,坐在余磊边上。

王茂博士,三十七八岁,同济博士毕业快十年了,项目也深度参与了两三个,算是国内岩土专业的权威了。

专家称号配的上。

带的装备名称上看着很高端。

静力触探仪、动力触探仪、原位测试装置啥的,等你细看,就是带着泥巴的钢管,粗的,细的还有铁架子。

一节,一节的钢管。

好多好多。

他们要在两个月内,完成对整个电厂区及周边区域的地质结构、地下水位、地震活动性、土层承载力、土壤污染情况等多维度的系统分析。

这个地勘报告是要提供给设计的,设计根据地勘报告上的岩层,承载力啥的,来设计基础桩型,类别等。

复杂吗?

不觉得,看看几本岩土专业的书,估计一个礼拜就摸得透透的了。

专业性强吗?

操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报告啥的可能还要学习很久,地勘报告就相当于土层的“体检”。

听了王茂博士的讲解,感觉特别简单,因为这就是他的能力,将特别复杂的事情,用最通俗的话跟你讲明白。

余磊并不懂,这就是高材生的能力,“超浓缩”,复杂问题简单化,才能记得更多,学的更多。

啥叫学霸。

这个姑且算吧。

勘探队刚一来。

黑色的小帐篷,架子啥的都支起来了。

然后,就是一节一节的钢管插入土中,往下、再往下,土层取样,每一层土层取样。

大概是这个样子。

余磊每天的工作除了基建办公室的收尾工作,就是跟班学习。

每天从上午坐在小帐篷

两个人畅聊。

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

电脑软件上的数据和波动,余磊每天都盯着看,听王茂博士讲了一些,大概也了解了七七八八,挺杂的。

回办公室,给龚经理一顿吹牛逼。这龚经理此时倒是唯唯诺诺的,因为他这个确实不懂,也是余磊说啥就是啥。

实在不用,就借着王茂博士的东西,狐假虎威。

全盛总,树田总,领导班子也都对余磊很相信,毕竟,都是学电,学热的哪里懂这个。

反正,报告出来就算任务完成。核心目的还是为了电厂施工图。

由于天气太热。

王茂改了工作时间。

他的团队的工作节奏极快。每天清晨六点,工人们便已穿戴整齐,携带设备前往现场。

他们穿梭在沙地、滩涂与水塘之间,像是一群“地质侦探”,这些老工人很多都是江苏南通,崇明的人。

人比广西的工人勤快,聪明,还能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