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给脸不要脸(1/2)
有徐瑾年和徐怀宁这两个现成的例子,村民们对村里办启蒙族学、让自家孩子有书念这件事格外积极。
虽然知道自家孩子有几斤几两,不大可能像徐瑾年二人这般出息,但是念个几年学识得几个字,以后能去城里找份轻松点的差事。
除了少数几个目光短浅的,其他人一致同意徐瑾年的提议。
具体怎么安排,就由村里人商议决定,徐瑾年懒得操这份心。
族长尤为激动,满含热泪地握住徐瑾年的手:“你为村里做了一件大好事,老头子代表全村感谢你!”
看到这一幕,缩在人群后面的徐老大脸色无比阴沉。
这个败家的东西,别的举人处理名下的两百亩免税额,都是接受别人的投田,每年收取一成半的粮食。
这些粮食加起来至少有九千斤,换成银子有三四十两,这可是三四十两啊!
他这样白白把两百亩免税额送给村里,跟白白把银子送人有什么区别?
徐老大心痛的无以复加,看向族长族老们的眼神也变得不善。
不行,等怀宁回来,他一定要劝一劝,让怀宁千万别听族长的忽悠,把自己名下的两百亩免税额送人!
他还得让怀宁把免税额交给他处理,到时候自家也能跟着沾光。
徐老大越想越美,神情一改方才的阴沉,仿佛看到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在对他招手。
气愤的不止徐老大,还有他的家人和徐老四夫妻。
徐老四夫妻觉得徐瑾年这么做,把他们的儿子也架起来了。
他们儿子名下的两百亩免税额,不交给村里会得罪人,交给村里他们心里难受,真真是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
徐翠莲一直盯着这两家人,见他们的脸色变来变去,就将他们的想法猜了个七七八八,扭头对盛安幸灾乐祸地说道:
“就两百亩免税额的事,这两家怕是有的闹。可惜怀宁没有回来,不然今儿个就有好戏看。”
盛安也觉得遗憾:“是啊,这热闹咱们是看不上了。”
徐翠莲安慰道:“没事,小姑在村里有眼线,到时候跟她打听一下就全知道了。”
盛安眨眨眼,立即拍自家小姑马屁:“怪不得村里发生啥事,小姑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实在是太有先见之明了!”
徐翠莲两手叉腰,昂着下巴一脸自得:“那是!”
她可是土生土长的徐家坝人,在村里哪能没有志同道合的吃瓜好友。
这几年清明回村上坟,还会特意找她们唠嗑呢,村里的八卦她知道的一清二楚。
也就是安安对村里人不熟,不关心村里的八卦,不然她能隔三岔五找安安唠一唠。
说定两百亩免税田的事,也到了开祠堂祭祖的吉时。
在族长族老们的簇拥下,徐瑾年不顾旁人的视线,牵起盛安的手往祠堂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