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朕只想骂人,你们却当成万世国策?(2/2)
字字惊雷!
句句都藏着石破天惊的深意!
他脸上的痛惜神色,迅速被一种被天机砸中的震撼所覆盖!
坟墓?
对啊!这座“大唐基石”神塔,可不就是为突厥的狼子野心,立起的一座巨大无比的坟墓吗!
殿下这是在警醒我们,不要沉溺于胜利的表象,要铭记胜利的本质,是埋葬了敌人的尸骨!
这是何等高远的境界!
至于处置颉利可汗……
直接杀了?
这看似残暴,实则是殿下在用最极端的方式,向他们抛出一个所有人都刻意忽略了的、最尖锐的问题!
——如何才能长久地、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边患!
留下颉利,是能彰显大唐的仁德宽厚,可正如殿下酒后之言,这会留下无穷后患!颉利本人,他的部族,他所代表的那种草原精神,都将是悬在未来的利剑!
殿下忧虑的根本不是眼前,而是大唐的百年之后啊!
一股电流从孙伏伽的尾椎骨窜上天灵盖。
他看着那个已经醉得东倒西歪,还在嘟囔着“孤只想睡觉……睡到天荒地老……”的太子。
他眼中的敬佩,已经彻底蜕变为一种近乎仰望神祇的崇拜。
看啊!
这就是他们的大唐太子!
他为国事呕心沥血,耗尽心神,以至于要靠烂醉如泥来麻痹自己,才能获得片刻安宁!
可就算是在醉后的胡言乱语里,他说的每一句话,依旧不离江山社稷!每一个字,都指向万世之策!
而他自己,却如此谦卑地将这一切,归于“什么都不知道”,归于“只想睡觉”!
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品格!
这才是真正的圣贤,才会拥有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至高境界啊!
李承乾最后又骂了几句什么,终于酒劲完全上头,眼前一黑,彻底昏睡过去。
孙伏伽和杜构,轻手轻脚地上前,为他盖好锦被。
做完这一切,孙伏伽直起身,对着杜构,以及身后闻讯赶来、却被他拦在帐外的几名东宫属官,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他领着众人,蹑手蹑脚地退出了营帐。
月光下,孙伏伽的表情凝重如山。
“都听到了吗?”他压低声音,语气却重若千钧。
众人茫然点头,他们只听到太子殿下在发酒疯。
“殿下,是在用醉酒的方式,点化我们啊!”孙伏伽沉痛地说道,“殿下已经为我们指明了真正的方向,而我们,却还沉浸在肤浅的胜利喜悦中,何其浅薄!”
他当机立断:“来人,笔墨伺候!”
就在李承乾的营帐外,一张临时支起的小桌旁,孙伏伽亲自执笔,杜构等人在旁绞尽脑汁地补充。
所有人都在复盘、分析、解读太子殿下刚才的每一句“胡言乱语”。
“殿下说,塔是‘坟墓’,此乃‘镇魂碑’之策,当为献俘大典第一要义……”
“殿下又言,当杀颉利以绝后患,此乃‘雷霆手段’之策,是为第二要义……”
“殿下最后还担忧供养耗费国力,这是‘以夷制夷,分而化之’的‘长治久安’之策,是为第三要义!”
一个时辰后,一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雄文,横空出世。
……
第二天清晨。
李承乾在头痛欲裂中醒来,只觉得口干舌燥,胃里翻江倒海。
他挣扎着坐起身,看到床头的案几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卷写满了字的帛书。
他下意识拿起来。
只见最上面一行标题,写得是龙飞凤舞,力透纸背。
《奏请陛下:论北方长治久安及献俘大典之三重深意——臣等恭录殿下醉后真言》。
李承乾的眼珠子,停住了。
他颤抖着手,往下看去。
自己昨天那些骂街的脏话、抱怨的牢骚、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
赫然被一群顶级的编剧,逐字逐句地润色、拔高、理论化。
最终,变成了一套逻辑缜密、高瞻远瞩、足以载入史册的治国方略。
他不仅是建筑大师、军事天才。
现在,他连民族政策专家和顶级外交战略家都当上了。
“噗——”
李承乾一口气没上来,刚睁开的眼睛猛地一翻。
他又直挺挺地向后倒去,再次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