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弟弟造囚笼,我被迫创立哲学流派!(2/2)
自己只想着如何让一切都变得高效,却忘了人之所以为人,恰恰是那些看似“无用”的雅趣和闲暇!
是自己着相了!是自己肤浅了!
李泰的眼眶瞬间通红。
他对着李承乾,深深地,深深地鞠下了一躬,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带着浓重的哭腔。
“太子哥哥……是臣弟愚钝!是臣弟险些误入歧途,辜负了您的教诲!”
“您这番话,如醍醐灌顶,让臣弟……让臣弟茅塞顿开!”
他抬起头,眼神已经从先前的狂热崇拜,升华成了一种近乎仰望神明的敬畏。
“臣弟这就回去,把这孽障图纸烧了!”
“从此以后,定当牢记太子哥哥‘无用之用’的教诲,再不敢以器物之巧,侵扰人文之乐!”
说完,他珍而重之地卷起那张图纸,像是卷起一件罪证,对着李承乾再行一礼,才一步步倒退着,离开了东宫。
李承乾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骨头都软了,一屁股瘫坐回榻上。
总算……
把这个小魔星给忽悠过去了。
“无用之用”,他为自己的急智和口才点了个赞。
这下,总没人再敢发明什么自动洗脚机、自动喂饭器来折磨自己了吧?
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
他不知道,他与李泰的这场对话,被殿外侍奉的一位年轻起居郎,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
这位本就对太子殿下景仰已久的文学青年,听完这番“体用之辩”与“无用之用”的宏论,当场惊为天人,回到家中,连夜奋笔疾书,一篇汪洋恣肆的学术雄文就此诞生。
标题起得石破天惊——《论格物之“体”与“用”——兼议太子殿下“无用之用”之显学奥义》。
文章一出,在长安思想界投下了一颗核弹。
原本因“格物第一台”而沸腾的长安,所有人都认为格物之道就是求“用”。
可这篇文章,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甚至更加高妙的理论!
一时间,整个长安的读书人,分裂成了两大阵营。
一派,以工部、兵部官员和工匠为主的“致用派”,高举“烧烤架”大旗,奉李承乾为“工科先驱,实用之神”。
另一派,则以国子监、翰林院的文人学士为主的“尚体派”,高举“无用之用”理论,奉李承乾为“道法自然,哲学圣皇”。
两派人马在酒楼、茶肆、朝堂,吵得不可开交,天天在东宫门口堵门,请求他们共同的祖师爷李承乾出面,为自己正名,并取缔对方那个歪理邪说。
李承乾躲在寝宫里,听着外面的鼎沸人声,只觉得天旋地转。
他的人生,为什么就这么艰难?
就在他快要被逼疯时,一纸诏书,将他从这无尽的烦恼中“解救”了出来。
李世民召他入甘露殿。
李承乾硬着头皮走进大殿,一眼就看到,李世民正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的,赫然便是那篇引爆全城的《论格物之“体”与“用”》。
李承乾的心脏“咯噔”一下,差点停跳。
完了。
这次玩脱了。
然而,李世民脸上并无怒气,反而是一种混杂了惊奇、赞叹和“果然如此”的复杂表情。
他放下那篇文章,目光深邃如海,凝视着自己的儿子。
“承乾。”
李世民缓缓开口。
“你跟为父说句实话。”
“这‘无用之用’,是不是你为了平衡朝中‘致用派’和‘清谈派’势力,提前布下的,又一招绝世妙棋?”
“你先抛出‘烧烤架’,以此稳住并激励了房、杜,还有军方那一干讲求实际的干才。”
“然后,你又借青雀之口,将这‘无用论’抛出,顺势安抚和笼络了孔颖达、虞世南这些守旧的大儒,让他们不至于将格物之道,彻底斥为粗鄙的匠人之术。”
李世民的声音越来越亢奋,眼神里燃起了炽热的火焰,那是一位发现绝世璞玉的帝王才会有的光芒。
他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大步流星地走到李承乾面前。
“啪!”
一只厚重的手掌,重重地落在了李承乾的肩膀上,那力道,几乎让李承乾一个趔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拍肩,而是混杂着惊叹、赞许与托付的千钧之力。
“一打一拉,一放一收!”
李世民的嗓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俯身盯着李承乾,像是要将他彻底看透。
“你让这两派相互争鸣,相互制衡,而你,则高坐中枢,独掌最终的裁决之权!”
“所有人都为你所用,却又无人能一家独大,以至于功高震主!”
“高!”
“实在是高!”
这位开创了贞观盛世的马上皇帝,此刻竟像个初窥大道的学子,满脸都是叹服。
“好一个帝王平衡术!承乾,你这一手驭下之术,论及精妙,便是为父……也未曾想到过!”
李承乾:“……”
他感觉自己的听觉正在离家出走,父皇的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天边传来,模糊而不真切。
他缓缓仰起头,呆呆地望着甘露殿那绘着仙人走兽的华美穹顶。
这一刻,他第一次对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发自灵魂的怀疑。
这个世界……指定是哪里出了点毛病吧?
是不是我的脑子有问题?
还是你们所有人的脑子都有问题?
为什么啊!
为什么我随口胡诌的一句话,你们一个个都能给我脑补出八百个弯弯绕绕的心眼子来?
他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
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从脚底升起。
他看见自己的灵魂,正一点一点地,从天灵盖里费力地挤了出来,像个被吹胀的气球,飘飘悠悠地升到了半空中。
半空中的“他”,低头看了看御座前那个一脸呆滞的自己。
然后,那个灵魂小人儿,满是嫌弃地撇了撇嘴,对着
再见了,这破班,谁爱上谁上吧。
爷不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