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守寡三十载,你在外子孙满堂? > 第207章 太后刁难

第207章 太后刁难(2/2)

目录

太妃闻言,眼波微转,唇角含着一丝了然的笑意,接话道:“能让您记挂在心,还说‘不是滋味儿’的事,定然非同寻常。说出来听听,也让老姐妹为你参详参详。”

太后说:“说是南边有个刚过门的女子,竟一纸诉状将夫家告上了公堂。案子倒是判了,可这满城风雨、人言可畏,终究是落下了。”

她轻轻摇头,叹息一声,语气中带着慈悲的惋惜:“这女子或许自有她的委屈,哀家也能体谅一二。可这处事的手段……终究是太过刚烈了。女子立世,当以柔克刚,以和为贵,即便有了天大的冤屈,难道就不能徐徐图之,暗中斡旋?非要闹到公堂之上,对簿词讼,撕破脸皮,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这般心性,这般作为,纵然赢了词讼,可失了妇德,坏了名声,往后在这世间,又该如何立足呢?哀家实在是……为她忧心啊。”

说到这里,太后目光淡淡地落在陆昭若身上:“陆氏,你来自吉州,见识想必是不凡的。你来说说看……”

“似这等告夫之举,即便赢了词讼,可这失了妇德、悖逆伦常的罪名,她这一生,又该如何洗刷?这般的女子,你说她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陆昭若心下一片清明。

果然如此。

今日宣召,并非为赏菊,而是为审她。

太后不问案情始末,不问是非曲直,只问“妇德”与“名声”,是要从根子上定她的罪。

她并未立刻抬头,而是先行了一个周全的礼,为自己争取思索之机。

再抬眼时,目光澄澈恭敬,声音沉静:“太后娘娘垂询,民女惶恐。娘娘慈悲,为天下女子计深远,民女感佩万分。娘娘所问,民女愚钝,实不敢妄断那位女子是聪是愚。”

她微微一顿,语速平缓,却字字清晰:“民女窃以为,其关键,或许在于……当‘礼’与‘法’相悖时,一个弱女子该如何自处?是应恪守‘小礼’而忍辱含冤,还是该冒天下之大不韪,叩请‘国法’主持公道?”

“民女浅见,女子之德,首在明理。国法乃立国之本,纲纪所在。若夫家所行已触犯国法,戕害人命,为妇者挺身而出,虽于‘私礼’有亏,然于‘公义’却未尝不是一种秉持。”

她将姿态放得更低,语气恳切:“民女深知,此举惊世骇俗,为礼法所不容,娘娘忧心其往后立足之难,正是心怀慈悲。”

“民女来自吉州,亲见倭患之酷,更深知法度存废关乎生民性命,民女唯愿……愿世间公道如日月之明,能朗照每一个角落,使蒙冤者得有门路,亦使犯错者能受绳墨。”

“此乃民女一点愚见,不知天高地厚,恳请太后娘娘教诲。”

她再次深深拜下。

整个锦秋园内,一时间竟鸦雀无声,连秋风吹拂菊叶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

那些看戏的夫人与闺秀们满脸痘是难以掩饰的震惊。

太后的瞳孔几不可察地微微一缩。

她脸上那悲天悯人的面具依旧挂着,但搭在凤椅扶手上的指尖,却下意识地收紧了一下。

她万万没想到,这个商户女竟有如此急智和胆魄,非但没有掉入“妇德”的陷阱,反而另辟战场,抬出了“国法”和“天理”这面更崇高的大旗。

自己若再纠缠“妇德”,反倒显得格局小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