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五千多个社会危险分子(1/2)
姚皆宜是因为猫。
施易也说不好是为什么。
有些线索拼凑出来,能得到多种猜想之中,一定会有主观上最偏向的一个。
在这个情境下,激光发射器就是施易主观上最偏向的。
因为新奇,这是一种全新的犯罪方式。
相比与传统的纵火方法,需要人出现在现场,或者至少要提前到现场完成一些破坏,造成延时的假象,如果真的能通过激光发射器远距离犯罪,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对警方的调查追踪来说也是一种新的考验。
新的科技发展,新的技术逐渐从研发阶段到普及开来的民用化,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同时也有隐患。
无论最终答案是不是这个,只要最终答案还没出来,这个选项还没排查,他就不能放弃。
眼见两人虽然不说话,但是脸上明摆着写的‘犟种’两个字,杨队长也有些无奈。
“激光没有你们想的那么无所不能,是,远距离的激光的确可以破坏手机镜头,扫到人的眼睛也可以致人失明,但是这个跟燃烧的原理是不同的,燃烧本身所需要的温度比你们想的要高得多,这点我比你们懂,像这么远距离的激光,光波的功率会随着距离减弱,能看到不等于能点燃,你知道吗?你们想象中那种远距离能够点燃的激光,不说是军事级别的,最起码也得是工业级别的,这种东西都政府服严格管控着,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用的。”
姚皆宜敏锐地抓到了偏门重点,“所以说从理论上来说,激光发射器是可以远程点燃的?只要达到军用或者工业的那个等级就可以?”
“我说你怎么油盐不进呢?”消防队长忍住了想翻白眼的冲动,“理论上当然可以,理论上只要功率够强,别说一百米点火了,半空飞行的战斗机都能给你打下来,但那种军事武器级别的东西,跟这一小条红线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设计结构也不同,不可能便携到民用的程度,你知道吧。”
一场关于激光发射性武器,如何在工业和民用上区分的非正式会谈,正式开始。
“我们当然知道那种程度的不能便携,大部分民用的不能够做到远程点燃这一点,我也认同,”施易带着求知的眼神,很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的可行性,“激光发射器近距离可以点火,就是看这个激光,功率本身和距离肯定是成正比的,不需要达到工业和军事的水准,我们就说一百米内,如果需要可以点燃这个纸皮的激光,需要多大的功率,这个程度的激光发射器,能不能做到便携?”
队长还是坚持,“一百米的距离,这个功率有点大了,市面上是没有这种激光发射器售卖的,我说的是民用。”
施易已经意识到,想到这一点,自己已经有点钻牛角尖了,“不一定是售卖的,这个原理难吗?如果自学,想办法搞到一些零配件,能够自己做到吗?”
这个话题显然要更加深奥一点,涉及一些物理工科的知识范畴,队长也没有办法轻易下定论,只是不停地叹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