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材料找到了(2/2)
“王教授,我是援朝……对,好久不见。我想请教您一个关于高温复合材料的问题……”
“李工,打扰您了。我们这边急需一种能承受1700度高温,并且抗碱性侵蚀的耐火材料,您在军工所那边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项目?”
“师兄,帮我个忙,我需要查一下国内所有特种陶瓷研究所的最新成果目录……”
他打了一个下午的电话。
刘师傅和老工人们就坐在原地,默默地抽着烟,车间里一片死寂。
傍晚,张援朝走了回来。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异常清晰。
“材料找到了。”
所有人都抬起头。
“航天七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所,三年前为新型火箭发动机喷口研发了一种‘碳化硅—氮化硼’复合陶瓷。性能指标,比我们需要的锆刚玉砖,高出三倍。”
刘师傅怔住了。“军工研究所的东西……人家会卖给我们?”
“我导师的面子,加上李总那边走通的一些关系,他们同意提供一批试用材料。”张援朝看着刘师傅,“但是,这种材料的烧结工艺和铺设要求,跟传统耐火砖完全不同。他们会派一个技术员过来指导。刘师傅,这次,我们必须完全按照他们的数据来。”
刘师傅看着张援朝,看了很久。
这个一直被他认为是“纸上谈兵”的年轻人,用他完全不理解的方式,解决了这个他认为无解的难题。
他缓缓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好。”
只有一个字。
新老两代的领头人,在这一刻,达成了无声的默契。
接下来的一周,玻璃厂进入了疯狂的施工阶段。
新的复合材料运抵工厂,在军工所技术员的指导下,张援朝带着他的团队负责核心区域的精密施工。
而刘师傅,则带领老工人们,负责外围的修复和加固。
争吵消失了。
张援朝会拿着平板,去请教刘师傅某个老旧阀门的应力结构。
刘师傅也会走到控制台前,看张援朝的团队如何铺设新的传感器线路。
他们开始融合。
两周后,修复工作完成。
窑炉点火的那天,所有人都站在了车间里。
张援朝坐在新装的控制台前,屏幕上跳动着上百个传感器传回的实时数据。
刘师傅就站在他身边,眼睛却死死盯着窑炉的观察口。
“升温曲线正常。”
“炉内压力稳定。”
“第一阶段,完成。”
张援-朝冷静地汇报着。
当温度计的数字跳过一千度时,窑炉的内部开始发出低沉的嗡嗡声。
那是炉火的呼吸。
所有老工人的身体,都下意识地站直了。
“点燃主喷口。”张援朝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刘师傅猛地攥住了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