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持续奔跑(1/2)
蔆上周那个跨境数据合规项目刚收尾,庄总特意批了半天假让团队调整,结果休息日比上班还累。
家里水管爆了,折腾到半夜才修好。现在坐在办公室里,咖啡杯见底,我只想再眯五分钟。
“林所,您在看上周的总结报告吗?”张俪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庄总刚转发总部通知,说新课题下来了。”
我打起精神坐直。“什么主题?别又是紧急加班那种。”
她把文件放我桌上,表情有点兴奋。“深海能源开发的安全风险评估。”
“总部点名要我们所牵头,说是配合国家十五五规划里的海洋强国战略。”
王亮从门口探头进来。“林所,我也收到邮件了。这课题跨度挺大啊。”
“涉及深海钻井平台、海底管线防护,还有国际海域的法律纠纷预案。”
赵婧跟在他身后,拿着平板划拉资料。
“我刚查了基础文献,上个月南海试采的技术团队分享过数据泄露案例,说是有境外机构冒充合作方套取地质参数。”
我翻看通知文件,重点标红处写着“能源安全关乎国土安全”。
脑海里闪过在新疆时巴合提别克教我的道理:守护有时藏在日常细节里。但眼下得专注新任务。
“都坐吧,简单碰个头。俪俪先联系总部对接人,确认课题时间线。”
“王亮整理技术标准库,特别是近五年深海作业的案例。赵婧负责法律条文汇编,重点标注跨境数据流动的限制条款。”
张俪边记笔记边问:“需要联系上海大学于教授团队吗?他们去年做过极地能源开发的风险模型。”
“先内部梳理框架,周五前出初步方案。”我看了眼日历,“这次课题不同以往,深海领域咱们经验少,但国家需要就得顶上去。”
王亮挠头笑:“感觉像回到刚进公司那会儿,天天啃陌生领域资料。”
“不过林所,您在燕山做法务时,咱们处理过近海油田的保险纠纷吗?当时积累的合同模板说不定能沿用。”
赵婧插话:“但深海项目多了动态环境因素,比如设备耐压测试造假风险。”
“上周行业群里爆料,有供应商用陆用材料冒充深海级,导致平台检修周期缩水一半。”
办公室电话响起,我按免提。
庄总声音传来:“晓阳,课题通知看到了吧?总部特别强调,评估报告要纳入反间谍预案。”
“去年某国企在公海合作项目中被窃取勘探数据,损失比较大。”
我回应:“明白,我们会加强技术验证环节。另外是否需要协调海事局的朋友提供监管案例?”
“已经安排刘万青安全部介入,下午他会派周伟来参会。你们先聚焦技术层面。”
庄总挂断前补了句,“对了,马总在月度会上提到你们组上个项目表现不错,这次继续保持。”
张俪等电话挂断后小声说:“压力突然大了三倍。”
我起身在白板上画流程图。“所以现在开始奔跑。俪俪带两人成立资料组,今天下班前汇总国内外深海开发政策。”
“王亮牵头技术组,分析现有防护技术的漏洞,特别是网络攻击对远程操控系统的影响。”
“赵婧的法律组负责合规审查,重点标注国际公约中的争议点。”
王亮举手提问:“林所,如果发现标准冲突怎么办?比如国内要求数据本地化,但国际合作方要求云端共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