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 第233章 平凡与非凡

第233章 平凡与非凡(2/2)

目录

“不是我有办法。”我摇摇头,“是咱们都得时刻记住,这些看似平凡,却都连着不平凡的责任。”

“谈判桌上争一分,可能就是为了将来生产线上稳十分。”

张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桌上的内部电话响了一下,是前台。“林所,上海大学能源安全研究所的李静博士到了,说跟您约了讨论校企合作的事。”

“请她到小会议室,我马上过去。”

我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

窗外,浦东的高楼在阳光下闪着光。我想起刚才对王涛他们说的话。

是啊,哪里有什么凭空而来的非凡壮举?所谓的非凡,不就是这日复一日的坚守,对细节的较真,对原则的坚持,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吗?

会议室里,李静博士正翻看着我们准备的合作方案。

她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林所长,方案里关于学生实习的安排,我们有些想法。”

“请讲。”我在她对面坐下。

“学生进项目组实习,接触到的数据安全级别怎么定?我们希望能有更明确的权限划分。”

张俪把准备好的权限表递过去:“李博士,我们按项目阶段做了分级。”

李静仔细看着表格:“这个考核标准是谁来定?”

“联合评审组。”我补充道,“我们出两名工程师,你们出两名导师,共同考核。”

“这样好。”李静点点头,“还有个小问题,学生参与研发的成果,知识产权归属……”

“按贡献度分配。”我早有准备,“主要贡献方占主导,但所有参与方都会署名。具体细则在这份补充协议里。”

李静翻到附录部分,仔细看了几分钟。

“很公平。不过……如果学生毕业后去了其他单位,特别是外企,这方面有没有约束?”

张俪接过话:“有竞业协议和保密条款。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会让学生在项目中真正感受到归属感。”

李静笑了:“这个思路好。其实我们培养学生,最终目的也是希望他们学成后能报效国家。”

我们又讨论了几个细节,把合作方案基本敲定。

送走李静博士后,张俪长出一口气:“总算又搞定一个。”

回到办公室,发现王涛已经在等我了。他脸上带着轻松的表情:“林所,庄总同意了您的方案。对方也妥协了,同意按我们的框架来。”

“他们这么爽快?”

“可能也权衡过利弊吧。”王涛笑道,“毕竟我们的技术优势摆在那里。”

“不过他们提了个新要求,希望下个月能参观一下我们的智能监测中心。”

“可以安排。”我点点头,“但参观路线要严格审批,核心区域不开放。”

“明白。”王涛收起文件,“还有个事……项目部的小赵问我,能不能把这次谈判的过程写成案例,给新人培训用?”

我想了想:“可以。但要注意保密,关键数据和对方信息要隐去。重点写我们如何坚守底线,又灵活争取双赢的思路。”

“好的。”王涛走到门口,又转身,“林所,谢谢你今天的点拨。我确实太急躁了,光想着尽快签约,差点忘了根本。”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张俪轻声说:“王经理其实挺负责的,就是有时候太着急。”

“有冲劲是好事。”我整理着桌上的文件,“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把准方向。”

我知道,我正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平凡却有意义的事。

这或许就是我这十几年,从东海到天山,再回到浦江,最深切的体会:非凡,源于亿万平凡的坚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