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技术前沿(2/2)
下班时,电梯门开,大厅电视正播放我们论坛的新闻片段。
画面定格在我回答记者提问的瞬间,字幕写着:“技术前沿的守护者。”
走出大楼时,晚风裹着黄浦江的水汽扑面而来。
我打开手机,给妈妈回了条消息:“周末回家可以,但别安排相亲,你女儿正忙着给国家能源安全织防护网呢。”
第二天,我提前一小时到办公室,发现韩昌明已经在实验室调试设备。
“林所,我想到个新方案。”他指着量子计算机的终端界面。
“我们可以用区块链技术给数据流加上时间戳,这样就算被破解也能追溯源头。”
赵婧端着早餐进来:“但区块链的能耗问题怎么解决?”
“用我们的新能源电站供电。”我接过她递来的豆浆,“正好测试风光储一体化系统。”
张俪匆匆跑进来:“不好了!安全部监测到有境外IP在试探我们的量子通信通道。”
韩昌明立即调出防御日志:“是三小时前开始的,对方使用了新型嗅探技术。”
“启动蜜罐系统。”我放下杯子,“给他们一个假入口,看看想偷什么。”
一小时后,监控屏幕显示对方落入陷阱。赵婧惊讶地发现:“他们在找输油管线的压力数据模型!”
“果然冲着能源命脉来的。”韩昌明快速记录攻击特征,“这些数据可以反向推导全国管网布局。”
庄总突然连线视频会议:“情况我看到了。总部建议将计就计,给他们一份精心修改的假数据。”
“但要做得足够真实。”我补充道,“加入合理的伪装数据,让他们相信这是真实采样。”
整个上午,技术团队都在精心编织数据陷阱。
张俪负责模拟管线压力波动,赵婧添加环境参数,韩昌明则确保数学模型的严谨性。
中午吃饭时,赵婧突然问:“林所,如果对方发现上当会不会报复?”
“所以要做好防护升级。”我划开手机展示新方案。
“我让安全部准备了备用通信链路,一旦主通道受攻击就自动切换。”
下午两点,假数据包顺利投放。我们通过蜜罐系统监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他们上钩了!”韩昌明指着数据流,“正在下载完整数据包。”
张俪紧张地问:“会不会被识破?”
“至少能拖延三个月。”我调出分析报告,“等他们发现数据有问题时,我们的新防护系统已经部署完成了。”
傍晚,庄总发来消息:“总部表扬了今天的反制行动,要求写成标准案例推广。”
晚上七点,我召集全员开会。
“今天的事说明两个问题。”我在白板上写下要点,“一是技术防护要前置,二是需要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韩昌明举手:“我建议开设量子安全培训班,从各分公司抽调骨干。”
“可以。”我点头,“但培训内容要分层次,一线员工重点学操作,管理人员要懂原理。”
赵婧提出新想法:“能不能开发简易版防护工具?让基层站点也能自主防御。”
“这个思路好。”我让她负责组建小组,“先做试点,成功后再推广。”
散会后,张俪留下整理资料。
她突然说:“林所,我发现个问题,我们的技术更新太快,很多老员工跟不上。”
“所以要建立传帮带机制。”我翻开人事档案,“让韩昌明这样的专家带队,每组配一个老师傅。”
回家路上,收到安全部周工的消息:“今天的反制数据已收录进国家案例库。”
我回复:“建议共享给兄弟单位,共同提升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