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交给时代的答卷(1/2)
此刻公司一楼大堂的闪光灯像夏夜躁动的萤火虫群,一刻不停地明灭着。
我拿着那份即将要发布的《能源安全与发展风险展望》,手指能清晰地感受到纸张下隐藏的重量。
大堂内,满是黑压压的人头和无数对准我的镜头。
“林所长。”一位戴金丝眼镜的男记者率先举手,语速快得像上了发条。
“贵集团这份报告首次将‘网络攻击对能源设施的威胁’独立成章,并预测未来三年风险将显著上升。做出如此严峻判断的依据,是否过于危言耸听?”
我将话筒拉近了些:“依据有三点。一是全球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事件年增幅超过百分之四十。”
“二是我国能源工控系统自身漏洞数量,在过去一年翻了一番。三是当前地缘政治冲突,正加速向网络空间蔓延渗透。”
我稍作停顿,扫过全场,“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基于事实的趋势研判。我们的职责不是等待风雨到来,而是提前筑牢堤坝。”
话音刚落,侧方一位短发女记者立刻接上。
“筑牢堤坝的具体举措是什么?报告中提到的‘主动防御’体系,是否意味着更大投入?这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吗?”
“成本?”我微微摇头,“一次成功的网络攻击,可能导致一座现代化炼厂停产,其损失足以覆盖我们十年的安全投入。”
“‘主动防御’不是单纯砸钱,是体系升级。”
“比如,与我们合作的上海大学团队,正在研发的国产漏洞挖掘平台,就能用更智能的方式,提前发现并修补系统弱点。”
我看向台下右侧,于教授沉稳地点了点头。这个细节被不少记者迅速捕捉记录。
“说到合作。”另一个声音插了进来,“报告里提到国际技术合作中的安全风险正在加剧。”
“长城石化作为行业龙头,如何在保持开放合作的同时,确保核心技术安全?”
“我们有严格的‘安全阀’机制。”回答这个问题时,我语气格外坚定。
“所有对外合作项目,技术输出会进行分级脱敏处理。核心专利、关键工艺参数,属于不可触碰的红线。”
“这就像请客吃饭,我们可以分享美食,但不会交出厨房的钥匙和菜谱。”
台下响起一阵轻微的笑声,气氛稍有缓和。
一个年轻记者抓住空隙追问:“听起来很酷。那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份报告有什么实际意义?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一点也不远。”我迎上他的目光,“确保能源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意味着你家的电灯不会因网络攻击而突然熄灭。”
“你汽车加的油能持续稳定供应,整个社会的经济大盘不会因此产生剧烈波动。”
“国家安全根基稳固,每个人的小日子才能过得安稳。这就是最大的实际意义。”
这时,后排一位资深能源记者举手:“林所长,报告中提到要建立行业级安全情报共享平台。”
“请问这个平台如何运作?企业间存在竞争关系,如何确保信息共享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我调出平台架构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