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信任的构建(1/2)
这会儿会议室里只剩下我和几位居民代表,空气里还飘着激烈争论的火药味。
周师傅,那位穿工装的老师傅,手指敲着桌面。
“林经理,不是我们不信你。去年隔壁区化工厂泄漏,政府当初也说绝对安全。”
他眼神锐利,“你们这套监测系统,断电怎么办?黑客入侵怎么办?”
我调出系统架构图:“周师傅问到了要害。我们采用军用级隔离电网,备用电源能撑72小时。”
“所有数据走内网物理传输,和外网完全隔绝。要入侵得先撬开浦东电网的变电站。”
戴眼镜的李老师接着问道:“我是教物理的,你们二氧化碳封存深度够吗?地下岩层结构稳定性数据能公开吗?”
“李老师,这是地质勘探报告。”我打开三维地质模型。
“封存深度1500米,比本市最深地铁还深一千多米。岩层密封性测试连续做了十八个月,数据刚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核。”
卷发阿姨突然举起手机:“我在业主群直播呢!大家问,要是真泄漏了,补偿标准按什么算?房价跌了谁赔?”
“三套方案。”我示意小陈发文件,“一是按实时市场价差额补偿,二是优先原价回购,三是提供同级地段置换选择。”
“具体条款正在和司法局研讨,下周公示草案。”
周师傅哼了一声:“条文谁不会写?真出事找谁理赔?你们公司?保险公司?还是政府?”
“三方共管基金。”我点开银行监管协议,“我们出资50%,保险公司承保30%,区政府监管账户出20%。”
“理赔小组由居民代表、街道和第三方审计组成,72小时内启动赔付。”
李老师突然凑近屏幕:“等等,这个岩层孔隙度数据是不是和去年徐州项目差不多?他们当时是不是出过轻微渗漏?”
我心里咯噔一下:“李老师专业。徐州是试验项目,用的是第一代技术。”
“我们这是第三代,添加了自愈合凝胶材料,遇水膨胀密封孔隙。就是借鉴了高铁隧道的防水技术。”
“哦?凝胶成分配比公开吗?”李老师眼镜反着光,“我带的研究生正好做材料密封性研究。”
“涉及专利细节,但检测报告可以给您。”我快速调出文件。
“清华材料实验室做的百万次压力测试录像,现在传您手机上了。”
阿姨突然惊呼:“群里炸锅了!有人说你们在国外项目赔过巨款?”
“那是巴西项目,因为地震不可抗力。”我放大国际案例对比图。
“上海地质稳定性评估是全国最高级别。而且我们额外购买了地震险,震级超过五级直接触发全额赔付。”
周师傅突然起身走到窗前,“你们防渗墙深度多少?我看挖掘机臂长不够啊。”
我接通工地直播摄像头,“实际采用分段挖掘技术,最深打到地下80米。”
“现在画面里是第三标段,正在浇灌防渗混凝土,配方和三峡大坝同款。”
手机嗡嗡震动,总部王总发来紧急消息:“居民直播围观超三千人,市委办公厅来电询问。”
我深吸一口气,打开公众直播平台界面:“各位邻居,现在带大家云监工。”
“画面里是监测井实时数据流,绿色表示正常,黄色预警,红色报警。想看哪个点位数据,现在点选。”
阿姨兴奋地对着手机喊:“老张快看!真的能选7号井!哎哟地下水酸碱值怎么是黄色的?”
“阿姨别急,我放大给您看。”我切换数据源,“这是正常波动,H值6.8到7.2之间浮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