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深挖(1/2)
刘工那边的审计报告还在我收件箱堆着,内线电话就响了。是集团安全部的专线。
“林主管,我是李锐,安全部调查组。”
“关于王磊案的初步协查通报已经发到你邮箱。我们需要尽快同步信息。”
我立刻登录系统,点开标注着“密”的文件。
“看到了。”报告内容比我想象的更深入。
“王磊私人云盘里的部分文件,其访问日志显示存在非本人账户的下载记录,时间点与他声称的‘仅个人使用’不符。”
李锐的声音平稳却带着分量。“我们溯源发现,下载账户关联的注册信息,指向一个境外非政府组织下属的能源政策研究项目组。”
“哪个组织?”我追问道。
“‘环球能源与发展基金会’。注册地在欧洲,名义上关注亚太地区能源可持续性与环保技术。”
“但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该组织长期接受某些境外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其研究范围远超公开宣称的领域,对我国能源设施、技术动态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关注度。”
这类组织我听说过,披着学术和外衣,干着搜集情报的活儿。
“有证据表明王磊是主动投递吗?”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他知情或有意泄露。更可能的情况是,他的云盘账户和密码因安全性过低被对方识别并利用,成为了一个便捷的、不易察觉的数据窃取通道。”
李锐继续分析道,“这是一种成本低、风险小的操作模式。他们不需要直接策反我们的员工,只需要在海量网络信息中寻找这样的安全漏洞。”
“王磊同步的那些‘非核心’文件,在他们手里能拼凑出什么?”我问出关键问题。
“很危险的东西。”李锐语气加重,“单一的设备参数日志、内部培训PPT、会议纪要,看似价值不高。”
“但长期、多维度地汇集分析,就足以构建出我们特定厂区的生产运行规律、设备维护周期、甚至操作人员的习惯偏好模型。”
“这在关键时刻,可能被用于针对性的网络攻击或物理破坏,意图制造生产中断或安全事故。”
他接着说:“举个例子,如果他们通过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到某关键设备将在特定时间点进入维护窗口或处于疲劳状态。”
“继而发动网络攻击或策动破坏行动,其成功率和破坏性将显著增加。”
我背后泛起一丝凉意。王磊那句“我就是图个方便”的回响,此刻显得无比沉重。
“我们需要立刻做两件事。”我迅速接上他的思路。
“第一,彻底梳理王磊所有经手项目和外联记录,评估潜在的数据泄露范围和对当前项目的影响。”
“第二,立刻对其个人社交圈、网络活动进行深度背景分析,排查是否存在其他被利用或策反的风险点。”
“已经在进行中。”李锐肯定了我的判断。
“技术分队正在对他的电脑和云端记录做深度恢复取证。我们需要你们分公司层面配合。”
“立即对王磊所在研究所的所有涉密计算机终端,以及拥有类似数据访问权限的岗位,进行一次彻底的保密自查和安全加固。绝不能出现第二个王磊。”
“明白。我马上部署。”我拿起笔准备记录要点。
“林主管。”李锐的声音稍微放缓,“你们前期处置得很及时,避免了更大损失。”
“接下来是硬仗,这种非政府组织背景复杂,调查取证会像剥洋葱。”
“再复杂也得剥开。”我回道,“安全底线破了,一切都归零。我们全力配合。”
刚结束和李锐的通话,内线又响。是研究所所长老陈,声音透着疲惫和焦虑。
“林主管,自查通知收到了。我们……我们一定坚决落实!就是……”
他犹豫了一下,“所里现在人心惶惶,王磊的爱人刚才打电话到所里哭诉,问我们到底出了什么事……您看这……”
我揉了揉眉心:“王磊目前正在配合调查,家属的工作,还请你和所里工会的同志妥善安抚,注意方式方法,既讲原则也要有温度。但目前,调查和补救是第一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