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安全阀(2/2)
“我正在做。”我立刻接话,语气坚定,“下班前,我把初稿发给您和赵工。”
“我会和赵工的团队紧密沟通,确保每一个技术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每一条安全规则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下班前?”王涛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又像是被逼到了悬崖边。
“好!林晓阳,我就等你下班前!要是拿不出像样的的东西,后续所有问题!”
“项目黄掉的责任、集团的问责、分公司的损失!你,一个人,去跟领导们解释清楚!”
电话被狠狠挂断。
我缓缓放下听筒,打开电脑,调出国家相关法令的电子版,以及集团内部最新修订的《核心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对外技术合作数据安全管理规范》。
我感觉头脑清晰了许多,坚定地拨通了赵工办公室的内线号码。
“喂,赵工您好,我是林晓阳。”
“哦,晓阳啊,”赵工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的是沉稳和耐心,“我猜你该打过来了。是为那个‘安全阀’方案的事吧?”
“是的,赵工,实在不好意思,又得麻烦您了。”我语气诚恳。
“关于您之前提到的数据分级授权的技术框架,有几个关键细节我想再跟您深入请教一下。”
“特别是核心敏感数据区的实时审计机制,您看具体参照集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里的哪一级标准更合适?”
“是等保三级,还是需要参照等保四级的关键基础设施防护标准来做?”
“嗯,这个问题问得很关键。”赵工的声音严肃起来。
“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微观结构数据和合成路径参数,属于集团定义的‘一级核心机密’,按照集团《核心技术数据分类分级指南》。”
“其防护等级必须对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也就是至少要达到等保四级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访问必须通过专用的安全堡垒机跳转,所有操作日志必须实时记录、三重备份,且至少保留十年。”
“审计策略要设置高危操作实时告警……”
电话里,赵工的声音沉稳而专业,条理清晰。
他不仅详细解答了我的疑问,还主动提出了几个更稳妥、更易于实施的优化建议。
“还有一点,晓阳。”赵工补充道,“方案里一定要强调,所有对外提供的数据包,必须经过集团总部数据中心统一的安全审查平台进行合规性扫描和内容过滤,这是硬性流程,不能绕开。这个点很重要,要写清楚。”
“明白!谢谢赵工!您提醒得太及时了!”我飞快地记录着,思路越来越清晰。
“有您把关技术细节,我心里就踏实多了。我马上把您刚才提的这些要点都整合进去。”
“好,你抓紧弄。弄完先发我看看,技术上我再帮你把把关。”赵工的语气透着支持。
“太感谢您了!赵工!”我由衷地说。
放下电话,我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方案撰写中。
窗外,黄浦江两岸的霓虹灯次第亮起,映照着这座不夜城,也映照着电脑屏幕上逐渐成型的文字。
我争分夺秒地敲击键盘,将法规条文、技术规范、赵工的建议和自己的思考,融汇成一份条理清晰、依据充分、措施具体的“技术数据安全防护及分级授权管理方案”。
时间在专注中飞快流逝。当我把方案的最后一部分“应急预案与违规处置流程”写完,并仔细检查了三遍后,窗外已是繁星点点。
看着文档末尾那个鲜红的“长城石化绝密”电子印章水印和“林晓阳拟”的署名,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一半。
至少,我们拿出了东西,一个建立在国家法律、行业规范和企业制度之上,有技术支撑、有规则保障的“安全阀”。
点击发送,将方案初稿发给了王涛,同时抄送了赵工。
几乎是下一秒,邮箱提示新邮件。是王涛的回复。点开,内容只有两个字:
【收到。】
我关掉电脑,收拾东西,拎起包走出办公室。电梯平稳下行,轿厢光滑的镜面映出我略显苍白和疲惫的脸。
我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诺瓦公司绝不会轻易接受这个“安全阀”,王经理承受的压力和不满也远未消散。
明天,当双方再次坐在谈判桌前,围绕着这份方案,围绕着“实时、无限制访问”这个核心分歧点,才是真正的交锋,一场没有硝烟但同样惊心动魄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