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空投诱饵(1/2)
得戈壁滩上放风筝,这创意挺别致。可惜,放的怕不是什么好东西。
我刚和巴合提别克到了牧民阿依努尔大姐,她家新装的太阳能板有点小脾气,时灵时不灵。
巴合提别克这个“本地通”,正蹲在板子前头检查线路。
“阿依努尔姐,你这接头松了,风沙大,得定期拧紧。”他用扳手麻利地紧了紧,又指了指逆变器上闪烁的指示灯。
“看,电压不稳,估计是沙粒卡进散热口了。”他边说边用气吹仔细清理。
阿依努尔大姐一脸心疼:“哎呀,这东西金贵,我们不太敢动,就怕弄坏喽!”
“有啥不敢的!”我递给她一块干净抹布,“大姐,记住巴工刚才教的,定期擦擦板子上的灰,接头检查松紧。”
“有异常就按我们留的联系卡打电话,巴工随叫随到。”确保技术落地、牧民会用是我的职责。
大姐乐了,拍着巴合提别克的肩膀:“巴郎子,好样的!晚上来家喝奶茶,管够!”
“行,大姐,我们先去乡里催催水管配件的事。”巴合提别克收拾工具袋。
头顶上突然传来一阵嗡鸣声,像只大号蚊子。
“啥东西?”我抬头,新疆的太阳,永远那么有存在感。
巴合提别克反应快得多,他眯着眼,鹰隼一样的目光精准锁住天上一个小黑点。
“无人机!不是我们公司巡检的型号,也不是测绘局的。”他对这片天空常见的飞行器门儿清。
“勘探的?还是拍风景的?”我嘀咕着。
这地方除了我们的油井、输油管道标记桩和零星牧民的毡房、羊群,有啥好拍的?构图都嫌单调。
“不像。”巴合提别克语气里带着警惕,“飞的路线不对头,低空、S形,避着我们的监控塔方向,鬼鬼祟祟的。”
那小黑点在我们头顶盘旋了两圈,似乎在确认坐标。
突然,它腹部弹开,抛下几个花花绿绿的小降落伞包裹。
包裹晃晃悠悠,像蒲公英的种子,无声无息地朝着远处一片相对平坦、靠近输油管道备用检修路飘去。
“空投?”这操作,电影里见过,现实中头一遭,看着就透着一股邪气。
“老巴,这不对劲!哪有这么投‘物资’的!”
“追!”巴合提别克二话不说,跨上他那辆饱经风霜的摩托车,“晓阳,上车!快!”
我赶紧跳上后座。摩托车在坑洼不平的沙石路上疯狂颠簸,车轮扬起一路呛人的黄尘。
巴合提别克开得又快又猛,朝着最近一个包裹落点冲去。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小路,抄了近道。
远远就看到几个穿着传统哈萨克长袍的牧民聚在一个沙丘下。
其中一个花白胡子的老人,我认出是之前开牧民安全宣讲会时坐在前排的库尔班大叔。
他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个印着“扶贫物资”字样的彩色纸盒,满脸困惑地扒拉着里面的东西。
旁边几个年轻牧民也探头探脑,议论纷纷。
摩托车一个急刹,我和巴合提别克跳下车,几步冲了过去。
“库尔班阿卡(大叔)!”巴合提别克用哈语喊了一声,随即切换成汉语,“这是啥?您打开的?”
库尔班大叔抬起头,眼睛里全是茫然。他举起盒子,里面露出几个黑色的小方块,还有细小的金属触点和微型镜头。
这东西看着就跟“扶贫”俩字沾不上边。
他声音带着委屈和不解:“巴合提别克,胡大(老天)啊!这盒子上明明印着‘扶贫物资’。”
“掉在我家草场边上,我还以为是政府发的新东西,高兴得很!赶紧拆开看看……”
“这……这都是啥东西嘛!能吃还是能用?”他把盒子往巴合提别克手里一塞。
巴合提别克接过去,只扫了一眼,他捏起一个小方块,手指熟练地翻看背后的接口和标识,又凑近观察那微小的镜头。
我凑近了看,这玩意儿,我在燕山法务部处理商业泄密案卷宗时见过类似的图片!“微型窃听器?”我脱口而出,带着难以置信。
“还有……配套的针孔摄像头组件!这根本不是什么扶贫物资!这是间谍器材!”我转向库尔班大叔和其他牧民,加重语气强调。
“这东西能偷偷录下周围的声音和画面,传给别人!”
“窃听器?摄像头?”库尔班大叔和旁边的牧民们顿时炸开了锅,脸上写满了惊愕和被欺骗的恼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