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向阳之路:从东海到天山 > 第75章 父亲的老照片

第75章 父亲的老照片(2/2)

目录

“条件是真苦啊。住的叫地窝子,半截埋在地下的土房子,冬冷夏热。”

“喝的水都带着一股子碱味儿,涩。可那会儿的人,心气儿不一样。纯粹!”

“脑子里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想着干活,为国家出力。照片里那身棉工服,还是队上发的,暖和是暖和,就是笨重得像个熊瞎子。”他呵呵笑了两声,又看向我,“给你寄这个,不是让你忆苦思甜。”

他看着镜头里的我,眼神变得温和:“晓阳啊,你这不是要去新疆了。调令下来了?”

我点点头,“嗯,去长城石油新疆西北分公司,岗位是技术支援协调岗。手续基本办完了。”

“新疆远啊……”我爸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里没有阻拦,只有沉沉的牵挂。

“比我们那会儿的克拉玛依,条件肯定是好到天上去了,听说现在有楼房住,有干净水喝。”

“但……那毕竟是大西北,离家几千里。我跟你妈,嘴上说着支持,心里头……说一点不担心,那是假的。你一个女孩子家……”

“爸,我没事,都这么大的人了,能照顾好自己!”我赶紧挺直腰板,想让他放心。

“知道,知道,我闺女啥本事,我能不知道?”我爸脸上又浮起笑意,带着点自豪。

“给你寄这个,就是想跟你说,当年你爸我,也是从咱这海边城市,一纸调令,就一头扎进大西北风沙里的愣头青。”

“怕不怕?也怕过。夜里听着戈壁滩的风吼,跟狼嚎似的,心里也发毛。”

“苦不苦?真苦!手上裂的口子,一个冬天都好不了。可那地方,它有股魔力。”

“它能磨人!风沙磨你的皮肉,艰苦磨你的性子,能把人磨得特别结实,像戈壁滩上的红柳,看着不起眼,根扎得深着呢!”

“心里头装的东西,也跟在平原上吹着和风细雨长大的人不一样。那里,”他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分量。

“是咱们国家的能源命脉。你去了,不是在办公室里盖盖章那么简单。”

“你做的每一件事,协调的每一个环节,这都是大事!马虎不得,掉不得链子。”

“爸是过来人,懂这里面的分量。给你这张照片,就是想让你看看,你脚下要走的路。”

“你爸我,四十多年前,也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别怕路远,别怕风沙大,踏踏实实地走,把根扎下去,把事做好!”

“爸……”我抬起头“谢谢您……真的。这照片,我贴身带着。这桃酥,路上吃。您跟我妈,真的……别担心。”

“放心,放心!”我爸连声说着,眼角似乎也有些湿润。

“我闺女有出息,要去建设边疆了,爸替你高兴!骄傲!”

他又絮絮叨叨地叮嘱了好多,从西北干燥要多喝水,到工作遇到难题别硬扛多请教,再到和同事相处要真诚……

我安静地听着,看着那张老照片。年轻的父亲在风雪呼啸的钻塔下,笑得无畏而灿烂。

时光的河流仿佛在这一刻奇妙地交汇。七十年代克拉玛依的风雪戈壁,与现在的我即将奔赴的新疆西北热土。

在父女两代石油人的脚步和心跳中,紧紧连接在了一起。一种无形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上。

“行了,不啰嗦了,你肯定还要收拾东西。”我爸终于意犹未尽地停住,带着点不舍。

“到了那边,安顿下来,第一时间给家里来个电话报平安,别管多晚!”

“嗯!爸,知道了!你们在家也多注意身体,按时吃药!”我仿佛要把他的每一句嘱咐都刻进心里。

挂了视频,老爸说的对,这条路,他走过,带着那个年代的豪情与担当。如今,轮到我了。

我找出随身带的皮质工作笔记本,翻开,把这张珍贵的照片仔细地夹在内页。

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移交清单,那些关于合同编号、设备参数、数据权限的条目,此刻仿佛被父亲的话点醒了新的意义。

新疆,远吗?

几千公里,是挺远。

可那里,有父亲四十多年前用青春踩出的足迹,更有属于我这个时代石油人必须扛起的责任和使命。

这盒家乡的桃酥,这张泛黄的老照片,就是我行囊里,最暖胃的点心,和最明亮的那盏指路的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