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影狐残余(2/2)
他们甚至透露,“影狐”组织的首领,直接听命于西昭国师,他们的任务,就是为西昭的下一步行动铺路。
这份详尽的密报,连夜送到了齐逾的御案上。齐逾看完,脸色阴沉。西昭国师的野心,果然从未消减。
“影狐残余……”齐逾喃喃自语,指尖轻叩桌面。他看向凌云,眼中带着赞许。
“凌云,此次行动,你做得很好。”齐逾沉声道,“将这些细作,押往京城,公开审理。朕要让天下人看看,胆敢窥探我大安者,是何下场!”
凌云领命,心中明白陛下的用意。公开处置这些细作,不仅能震慑西昭,更能向大安百姓展示朝廷维护边境安宁的决心。
很快,京城便传来了边市抓获西昭细作的消息。七名细作被押解入京,在午门外公开审理,判处斩刑。
行刑当日,京城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当刀光闪过,人头落地之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的叫好声。
与此同时,齐逾下旨,进一步强化边市的人员背景核查,所有进入边市的商旅,无论来自何方,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查验和背景调查。
边境驻军也加强了巡逻,对任何可疑人员和行为,都将严密监控。
一时间,边市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几分。那些原本心怀不轨的势力,感受到了大安朝廷的铁腕,不得不收敛起爪牙。
京城的气氛随着西昭细作的公开处决而变得肃穆,而凤仪宫内,李知安却将注意力放在了另一件大事上——太医院的改革。
她深知医疗体系对百姓民生的重要性,尤其是孕期对医术的深入思考,让她对太医院的现状愈发不满。
她推行的太医院考绩新政,旨在改变太医们只顾宫廷、不问民间的旧习,鼓励他们下乡义诊、编撰医书,将所学回馈于民。
然而,这项改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以左院判为首的老太医们,联名上书,言辞激烈地抵制新政。
“娘娘,太医侍奉宫廷,乃我等本职。为皇室诊病,保龙体安康,方是重中之重。”左院判在奏折中写道,“至于下乡义诊、编撰医书,实属不务正业,耗费精力,恐有耽误宫中要务之嫌。”
奏折中充满了对传统观念的固守,以及对新政可能带来的“麻烦”的抵触。
他们认为,太医的地位尊崇,岂能与民间郎中混为一谈?
更何况,下乡义诊不仅辛苦,还可能沾染民间疫病,有损太医院的声誉。
李知安收到这份奏折时,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
她知道,这批老太医们食古不化,墨守成规,想要直接说服他们无异于对牛弹琴。
硬碰硬只会激化矛盾,拖延改革进程。
“春夏,去乾清宫请旨。”李知安放下奏折,语气平静,“请陛下下旨,举办一场‘太医署论医会’。邀京城名医、民学监医科学子及军中医官共同评议太医职能。”
春夏应声而去。
李知安心中自有盘算。
她要借这场论医会,将太医院的固有观念暴露在阳光之下,让新旧思想进行一次正面的碰撞。
她相信真理越辩越明,年轻一代的力量,足以冲击这些顽固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