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大汉小吏 > 第521章 狼烟近云中,生人做死別!

第521章 狼烟近云中,生人做死別!(1/2)

目录

第521章狼烟近云中,生人做死別!

“快看!全是人!是匈奴人!杀过了!”这喊声如同投入水中的巨石,在城墙上引起了惊涛骇浪。

连同孙弘毅等人在內,北城上所有的兵卒军吏都面色慌乱地向北面看去,不约而同地倒吸凉气。

孙弘毅的眉头皱了皱,原本有些沉闷的心,一下子便狂跳了起来,像被绑到了最烈的马儿身上。

他看到黑压压的匈奴人如同蚂蚁蝗虫一般,从远处的地平线上涌了出来。

漫山遍野、声势浩大!

草草一数,起码数万。

而且在不远处的阴山,不知道还隱藏著多少匈奴人。

来了,终究来了,真的杀过来了!

起初,这聚集起来的虫群还有一些混乱和不知所措。

但很快,它便像活了过来,分出了五只强劲的手臂,朝草原上这孤零零的几座城挥出了拳头。

这拳头虎虎生风,似有千钧之力!

挥向荡寇城的拳头,是最强壮的。

看规模,起码有两万匈奴人组成。

“泰一神啊,从来未见过那么多匈奴人!他们这是疯了吗”一个白髮苍苍的老卒声音发颤地说。

“这如何守得住如何守得住”一个中年汉卒鸣呼哀豪,引来了一阵附和,周围立刻人心惶惶。

“不加撤去,骑上良马头不回头,兴许还能跑出一条命。”一个汉卒大声道,眼中已写满了惊恐。

“正是正是,逃命重要,逃命重要!”身边的同伙亦喊道,二人竟扔下兵器,转身准备逃到城下。

可二人刚刚转身,迎面便撞到了一人,正是黑著脸俯视他们的孙弘毅。

“临阵脱逃,按军法论处—当斩!”孙弘毅拔出了长刀,左挥右劈两声惨叫过后,这两个被嚇破胆的汉卒倒在了步道上,再也没了生机。

“再有人动摇军心,临阵脱逃,这便是下场!”孙弘毅抹著剑锋冷斥道。

“”.—”城上眾人纷纷收声,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了。

守在此处的都是经年老卒,他们早练出了从容赴死的决心,绝非贪生怕死之徒。

就连躺在地上的这两个人,亦不是软货。只是骤然见到强敌,暂滋生恐惧而已。

如今见了血,又重新听到军法这两个字,自然重新冷静下来。

“既食君禄,便当忠军;既享民脂,便要安民。只想著活命,与蚁有何区別”孙弘毅再说道。

眾兵卒军吏沉默片刻,眼底生出了决绝。

“去!”孙弘毅咽了咽唾沫,才接著说道,“去击鼓,再上报府君,便说—匈奴人来送死了!”

“诺!”自然有人领命前去上报了。

“眾卒听令!”孙弘毅举起了手中的长刀,扯著干痒的嗓子再大吼一声,“上城御敌!杀匈奴人咯!”

“诺!杀匈奴人咯!”眾人领命道。

隨即,整个荡寇城的城墙上忙碌了起来。

鼓声阵阵,金戈铁马,再不曾停歇片刻。

八月十四,中秋前夜,因是阴天,所以无月,只有凉风阵阵,吹得人彻骨淒寒。

樊千秋登上总督城的北城,向北边极目远眺。

把守在城墙上的许多兵卒,亦是无声地看著。

不远处的云中城,恐怕也有许多人翘首而望。

他们望的同一处:散落在远处的那五座城障。

此时,远近不一的五座城彰,仍然隱隱约约亮著火光,在夜幕之下,犹如星火,隨时都可能熄灭。

因为有夜幕遮掩,所以看不到那升腾的狼烟。

但只要火光还在,便意味著这五座彰城还在大汉军民手中,便意味著总督城和云中城还有一道屏障。

因为离得太远了,哪怕是那最耳聪目明之人,也不可能看清楚那边的情形。

可不知是不是错觉,樊千秋耳朵里总能听到若有若无的喊杀之声,鼻尖亦有挥之不去的一缕血腥气。

十四日了,丁充国等人竟然真的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將十几万来势汹汹的匈奴人挡在了云中城二百里外的草原上。

留守的燧卒、屯驻的黔首、增援的郡国兵—不知死了多少人,才换回了这十四日。

丁充国许诺了二十日,这意味著他眼前这五座已摇摇欲坠的城彰,还要再顶上五日。

五日,恐怕又要付出数千条人命。

八月初十之前,樊千秋还能陆陆续续收到从各处前线送来的军情。

要么是某处城彰烽燧被攻破,要么是南逃的黔首被匈奴人劫杀屠尽,要么是某个故交阵亡被梟首—

总之,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坏消息。

当然,最大坏消息不是从前线传来的,而是从雁门和渔阳传来的。

是车骑將军卫青写给樊千秋的亲笔信。

说是亲笔信,实际上只有寥寥数字:“守云中,待援兵;余奔袭,顺遂!”

卫青如今身为秩比三公的车骑將军,也是大汉帝国对匈作战的前线主將。

他魔下的数万骑兵,是大汉最强的一支野战精锐,会直接影响这一场大战的最终走向。

哪怕樊千秋这半年里作出了不少功绩,哪怕樊千秋魔下也领有三千人马,哪怕樊千秋暂代云中郡守

仍然比不上卫青,不只地位远不及,发挥的作用也远不及。

所以,卫青本不需要给他写这封信。

按照既定的用兵方略,边塞九郡的都尉和郡守只需死守所辖之地,便已经算是完成使命了。

拖住匈奴人主力,让他们入边劫掠的脚步慢下来,剩下的事情,由卫青去办。

他会率部深入大漠和草原上,去寻找到可战之机,对匈奴人发出致命的一击。

至於其他的变动,樊千秋这些人无需做过多考虑。

肩负反击重任的卫青能在率兵奔袭匈奴腹地之前,特地给樊千秋送来这十几个字,已是看重与樊千秋的私交了。

樊千秋绝不敢奢望对方为了自己这个“结义弟兄”,置大局於不顾,率兵来救云中。

因为,那绝不是良將所为,换做是樊千秋,他同样不会这样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