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猪仔》(2/2)
这场活动的参与者里面,有众多从中国学习归来的古巴人,除了政府官员还有退伍老兵。他们向中国代表团展示当时从中国带回来的纪念品,胸前挂着领袖像章。
中午,大使馆邀请这些老兵到使馆参加聚会,会议中间,老兵们再次唱起革命歌曲。提起那段同志友谊,这群老兵忍不住动容泪。
古巴安排的行程大多是参观,并没有真正的文学交流项目。主要地址为古巴革命历史资料馆、国家博物馆和古巴哈瓦那大学。
在行程中,阿莱霍走到刘一民旁边,告诉刘一民他让人找到了许多关于古巴华工的资料,可惜这些资料多为西班牙语,刘一民可能看不懂。
“我看不懂没关系,我可以找翻译。”刘一民看了一眼旁边的黄锦炎。
阿莱霍道:“好,我晚上会让人给你全部备齐。这些资料最远涉及到第一批抵达古巴的华工,里面有不少华工参战英雄。”
晚上,刘一民就收到了阿莱霍为他搜集到的资料,足足有一掌厚。
刘一民委托黄锦炎帮他翻译:“老黄,我按稿付酬!”
“一民同志,这怎么能问你要钱呢,我也想知道这里面的内容。”黄锦炎大致地看了一眼资料:“一民同志,这些资料我翻译之后能让我发表吗?”
“可以啊!”刘一民道。
“那就不用付酬,我还感谢你嘞,国内缺这方面的资料。”黄锦炎高兴地道。
晚上,大家正准备睡觉,古巴文化部门再次打来了电话,他们准备授予曹禹哈瓦那优秀剧本奖和团结勋章、钱锺书为古巴团结勋章,其余代表团分别授予古巴友谊勋章。
刘一民感叹道:“古巴这次用劲儿挺大啊!”
曹禹笑道:“咱们也不能辜负主人的盛情,既然授予勋章,到时候咱们就出席领奖。”
钱锺书看到黄锦炎拿着的资料,好奇地询问:“你们从哪儿找来的?”
“我向阿莱霍要的,这些都是华人劳工在古巴的生活、参战资料。”刘一民道。
曹禹打量了几眼资料,倏尔扬眉笑道:“一民,看来你是有新的思路了?”
“什么思路?”马识途下意识地问完之后嘿嘿一笑:“瞧,我这脑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汪曾祺道:“这段历史确实是值得记住的一段历史,一民,等你这本书写好了,到时候召开文学座谈会,一定要邀请我参加。”
“我准备将这本书的名字就命名为《猪仔》!”刘一民道。
马识途皱了下眉头:“听起来很.”
“听起来就令人痛心。”汪曾祺道。
马识途觉得自家写作将华工称呼为“猪仔”会不会不好,刘一民觉得这样写可以正视历史,并且起到警示和控诉作用。
当年清政府在外交文件里面,“猪仔”两个字是文件的标题。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发的条文为《大总统令广东都督严行禁止贩卖“猪仔”文》。
马尔克斯得知刘一民有动笔的打算,鼓励道:“这是殖民和压迫以及奴隶追求自由的历史,应该写出来。拉美数百年的苦难,其中有一部分属于华人。”
黄锦炎和钱锺书各自拿出资料给大家翻译,许多地方令人感到生理不适,痛苦的感觉充斥己身。
华工被贩卖到拉美,不仅被强迫工作,甚至连婚姻都不能自主。华人不能通婚,必须和被掳来的黑人结婚,原本是夫妻的甚至还要被分开。
“这群西班牙畜生!”阿城愤怒地骂道。
马尔克斯双手捧着下巴,深邃的目光里愤怒和痛苦相互交替。
晚上躺在床上,马尔克斯沉默许久,之后不断地咒骂着殖民者的惨无人性。
“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里都充满了劳动者的鲜血!”马尔克斯重复着马克思的名句。
4月18日,中国作家代表团在古巴国家博物馆接受古巴政府授勋。
古巴政府内政部官员发言向刘一民他们表达祝贺,感谢他们为中国和古巴友谊所做的贡献。
曹禹代表作家代表团发言,感谢古巴政府授予他们团结和友谊勋章,希望中国和古巴两国能够携手前行,不断增加交流。
古巴媒体对勋章授予仪式进行报道,意在国内不断铺垫,让民众开始逐渐接受两国关系好转的现实。
勋章授予仪式结束,也就意味着这次拉美之行正式结束。
他们在古巴的沙滩上休整一天,接着直接飞抵美国旧金山。
沙滩上,古巴人懒散地晒着太阳。阿莱霍指着东北角告诉他们,出海不远就能抵达美国佛罗里达州。
“我们是反美的最前线,又是一个容易遭到封锁的岛国,如果没有兄弟国家的支持,我们迟早会崩溃。”阿莱霍低声道。
马尔克斯看向刘一民:“刘,我觉得‘国际文学联合会’这个名字挺好的,咱们就以这个名字命名吧!”
“好啊!”刘一民笑着道,从此不仅中国有文联,也有国际文联了。
马尔克斯跟刘一民不断地交换着意见,曹禹和钱锺书时不时出言提供建议。
马尔克斯望着无边无际的海洋,胸中的豪迈之气油然而生:“刘,我已经预感到了,国际文联一定能成为世界文学组织里面最为重要的一个组织。”
最近,马尔克斯不断地收到朋友发给他的信件,里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总体而言支持者多,还有不少人主动申请加入。
刚谈论到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节点,曹禹和钱锺书对视了一眼,曹禹适时道:“马尔克斯先生,我代表中国作协、中国文联正式邀请马尔克斯先生访问中国。一旦组织正式成立,您有想知道在哪儿举办成立大会吗?”
“我所在的燕京大学也想请马尔克斯先生讲课,如果有机会成行,马尔克斯先生,可一定要到燕大给学生们授课。”刘一民接话道。
“地点?”马尔克斯沉默了,这件事情他不是没想,但是他没选到合适的地方。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和经济动荡,根本不适合设立这样的机构。要是放到欧洲国,合适是合适,但是距离美西方太近,容易被人近水楼台。
刘一民道:“我觉得不如放在中国,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里的大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是第三世界国家里的代表国家。”
“刘,这倒是一个合适的地点,不过我希望提前去考察一遍。”马尔克斯道。
刘一民笑了:“正好可以顺便访问一下中国,中国的文学界和读者都对你非常感兴趣。”
马尔克斯微笑着伸出手:“我一定去,到时候咱们谈更深入的细节。”
马尔克斯想过偏心将组织地点放在自己的家乡——哥伦比亚,想法刚闪出来就被他抛之脑后:“要真是在哥伦比亚,前来开会的作家刚下飞机,下一秒就遭到绑架。”
阿莱霍道:“国际文学联合会,一定要有我!”
“不能少,不能少。”刘一民笑着道。
刘一民坐在沙滩上觉得太晒,于是穿着泳衣下海游了一会儿才上来。
马识途调侃道:“一民,听你喜欢去北戴河游泳,这加勒比海的海水和北戴河的海水味道有什么区别?”
“加勒比海的海水更咸!”刘一民幽默地回应。
马识途也准备下海一趟,曹禹赶紧道:“老马,你行吗?”
“家宝公,你就看好吧!”马识途捶了捶胸口大声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