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五二开局的漫漫人生路 > 第195章 稳定虫洞成功,准备再次启航

第195章 稳定虫洞成功,准备再次启航(2/2)

目录

星海间的建设浪潮,终于迎来了它的主力。这艘庞大的工程舰,其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超级工厂和建设基地,它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盘古”号孤军奋战的格局,将基地建设和虫洞计划推上了一条无可阻挡的快车道。

“盘古”号巨大的空港一时间显得有些拥挤。

“凤凰”号缓缓泊入为其预留的专用泊位,其粗犷的线条和暴露在外的各种工程接口、巨型机械臂,与“盘古”号相对流线型的探索舰造型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接完成的瞬间,厚重的连接廊桥延伸过去,双方的气闸门同时开启。

以石毅和李明博首长为首的迎接团队,看到了从“凤凰”号走出的身影——总工程师赵罡。

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带着长期在一线指挥大型工程所特有的果决。

他大步走来,与石毅用力握手,声音洪亮:“石总师!李将军!奉周总指挥令,‘凤凰’号及所属工程兵团全员报到!设备清单和人员档案已传输,请指示!”

没有过多的寒暄,高效的对接会议直接在“盘古”号会议室召开。屏幕上,比邻星b的C区三维地图、虫洞稳定器的设计蓝图、资源分布图层层叠叠。

“时间紧迫,赵总工,客套话就不多说了。”石毅直入主题,“C区地基初步平整已完成,地质加固也接近尾声。你们带来的预合成基地模块,能否立即展开部署?”

“没问题!”赵罡大手一挥,调出“凤凰”号的货舱数据,“三套主生活支撑模块、一套中央能源分配模块、一座小型化聚变反应堆核心。我的工程兵已经准备就绪,只要地基达标,二十四小时内就能完成主体结构吊装和初步连接。”

“太好了!”李明博首长脸上露出喜色,“生活区问题能极大缓解,更重要的是,有了独立的能源核心,我们可以将‘盘古’号的能量更多集中于科研和虫洞项目。”

“虫洞稳定器的核心部件生产呢?”石毅更关心这个。

赵罡调出另一份清单:“高精度超导线圈、时空场振荡器原型件、奇异物质约束舱的关键材料……大部分都在货舱里。

我的舰上车间也可以立刻开工,配合李维教授团队的技术参数,进行后续部件的制造和总装。

按照新优化后的方案,预计核心部件的制造周期可以缩短百分之四十。”

会议结束后,整个比邻星系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喧嚣的工地。

“凤凰”号腹部的巨大舱门打开,重型工程机甲和身着外骨骼的工程兵如同潮水般涌出,搭乘运输艇,浩浩荡荡地奔赴C区地表。

预合成的银灰色基地模块被巨大的反重力悬浮平台承载着,如同搭积木一般,在工程人员的精密操控下,精准地降落在预设的地基上,发出沉重的金属撞击声。

在地表基地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盘古”号和“凤凰”号内部的研究和制造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李维教授的团队几乎住在了实验室,根据那块奇异陨石提供的“谐波启示”,不断微调着能量场参数。

赵罡带来的工程团队则与“盘古”号的原有工程师无缝融合,日夜轮班,利用两艘星舰的工业制造能力,加工着那些精度要求极高、结构复杂无比的稳定器部件。

虫洞稳定器的核心——一个直径约五十米的环形结构雏形,开始在“盘古”号外部专门的建造平台上逐渐成型。

复杂的超导线路如同它的神经网络,被精心铺设,散发着幽蓝光芒的能量导管是其血管,被逐一对接。核心的振荡器单元被小心翼翼地吊装进入预定位置。

无数工程师像呵护婴儿一样,在太空环境中围绕着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造物忙碌着。

资源补给线也愈发繁忙。来自“北辰”基地的运输船变得更加频繁,它们不仅运送人员和高精设备,也开始大量运送在地球上加工好的半成品和特种材料,以减轻前线的生产压力。

对本地小行星带的开采也初步规模化,虽然提炼纯度不如地球产品,但足以满足基地建设和部分非核心部件的需求,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时间。

时间在高速运转中飞逝。数月后,比邻星星系的人类存在已经彻底改观。

C区地表,一个具备基本生命维持、能源供应、科研支持和防御能力的小型基地已经拔地而起,银灰色的穹顶在红褐色的大地上格外醒目。

它被正式命名为“希望哨站”。一部分科研人员和工程人员已经从“盘古”号搬迁至地表,开始了更直接的研究和建设活动。

而那个悬浮在“盘古”号旁的虫洞稳定器环形结构,已经彻底完工。它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结构复杂而精密,表面流淌着淡淡的能量光晕,如同一个沉默而强大的巨环,等待着被唤醒的时刻。

“总师,所有系统自检通过,能量核心连接稳定,坐标参数已注入太阳系‘北辰’基地预设锚点。”李维教授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和激动。

石毅站在舰桥,深深吸了一口气。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屏幕上那个巨大的环,以及旁边密密麻麻的数据监测窗口。

“启动第一阶段,低功率能量场激发。”石毅下令,声音平稳,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能量场激发开始!”操作员重复指令,缓缓推动能量输出滑块。

环形结构内部的超导线圈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表面的能量光晕变得明亮起来。

环中心的空间开始微微扭曲,如同透过火焰上方的空气看东西,景象变得模糊、抖动。

“空间曲率读数上升!符合预期!”

“能量消耗稳定!”

“场稳定性维持百分之九十九点三!”

舰桥和所有关注着这一幕的人们屏住了呼吸。

“增加输出功率至百分之十!尝试建立微观虫洞连接!”石毅再次下令。

嗡鸣声陡然增大,环中心的扭曲变得更加剧烈,甚至开始出现一闪即逝的幽蓝色电弧。监测仪器上的数据疯狂跳动。

突然,环中心那扭曲的空间仿佛被某种力量撕裂开一个极其微小的点,那个点并非黑色,而是一种深邃的幽蓝,仿佛通往另一个维度的窗口。

“成功了,虫洞形成,直径约零点一微米,稳定性……正在波动!”李维教授的声音几乎是喊出来的。

虽然只是一个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微观隧道,但这证明了一切!理论是正确的,技术是可行的!

“维持十秒!采集所有数据!”石毅强压着激动。

十秒钟,如同一个世纪那么漫长。那个微小的幽蓝光点顽强地持续着,直到操作员按照预定程序逐步降低能量输出,它才缓缓消失,环中心的空间恢复平静。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从“盘古”号到“希望哨站”,再到远在四点二二光年外的“北辰”基地,所有参与和关注这一计划的人们都沸腾了。

拥抱、击掌、喜极而泣……人类第一次,凭借自身的力量,主动而稳定地制造出了一个连接遥远星域的空间通道。

虽然它还如此微小,如此短暂,但这一步,无疑是人类文明真正步入星际时代的标志性一步。

接下来的几周,实验在谨慎地重复和推进。微观虫洞的稳定持续时间被不断延长,直径也被尝试扩大。

每一次成功,都带来海量的宝贵数据,用于进一步优化理论和设计。大规模稳定器的建设蓝图也在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进行最后的调整。

胜利的喜悦和强大的技术自信,如同强心剂般注入了每个人的心中。而深植于人类灵魂深处的探索欲望,也再次变得炽热。

“虫洞全面贯通并稳定,还需要时间,主要是能量积累和奇异物质的合成问题。”石毅在一次高层总结会议上说道。

“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比邻星b的谜团尚未完全解开,而这片星域,绝不可能只有这一颗经历过文明兴衰的星球。”

他的目光投向了星图,越过了比邻星,投向了尚未被探索的邻近星系。

“我提议,在全力保障虫洞计划的同时,组建一支新的深空探测编队。以‘盘古’号为核心,配备护卫和科研力量,以前往距离我们最近的其他恒星系,继续我们的探索使命,寻找可能存在生命或文明迹象的星球,或者……更多的启示,甚至答案。”

这个提议得到了几乎一致的通过。强大的虫洞将确保他们无论走多远,都能与家乡保持联系,甚至快速获得支援。而未知的宇宙,永远召唤着勇敢的探索者。

经过短暂的休整和补充,“盘古”号再次做好了起航的准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