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工坊变化(1/2)
在刘禅的全力支持和黄月英的技术指引下,格物学宫附属的工坊迅速行动了起来。
样式雷亲自挑选了最得力的铁匠和木匠,组成了“护甲研制组”和“远程兵器组”。
黄月英虽不直接负责,但她时常来到工坊,与工匠们讨论技术细节,她的奇思妙想往往能打破工匠们的思维定式。
护甲研制组的进展起初并不顺利。
大面积的弧形钢板对锻造技术要求极高。
现有的水力锤力量足够,但控制精度不足,往往几锤下去,精心加热的钢坯不是打裂了就是厚度不均。
黄月英建议借鉴“百炼钢”的折叠锻打法,但采用新的“灌钢法”以获得更均匀的材质基础。
她还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模具和卡尺,试图规范甲片的弧度与厚度。
经过无数次失败,工匠们终于逐渐掌握了火候、锻打次数与成型的关系,第一片符合要求的胸甲原型在火星四溅中诞生了。
虽然粗糙且沉重,但测试时,寻常刀剑劈砍上去只留下浅痕,甚至能被弧度弹开,威力不足的箭矢也难以穿透。
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军中一些将领的注意。
远程兵器组的挑战则在于结构和材料强度。
“三弓床弩”的概念极其大胆,如何将三张强弓的力量有效叠加并传导到弩弦上,对弩机的结构是巨大的考验。
最初的几次测试中,不是弓臂不堪重负断裂,就是弩机组件崩碎,甚至发生过危险的回弹。
样式雷和黄月英经过反复计算和模拟,最终决定采用“两正一反”的弓臂布置方式,并设计了由多层硬木和金属构成的超重型弩身和绞盘系统。
用于弩弦的材料也升级为混合了丝线和牛筋的特殊绞索。
当第一具庞然大物般的床弩原型被组装起来,需要四名士兵合力转动绞盘才能上弦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伴随着令人牙酸的绞盘声和弓臂弯曲的呻吟,巨弩终于上弦完毕。
扣动扳机,一声霹雳般的巨响,特制的重型弩箭化作一道黑影,瞬间跨越了远超普通弩箭最大射程的距离,深深地楔入了远方的土坡,箭尾兀自剧烈震颤!
“成功了!”工坊内外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刘禅闻讯赶来,亲眼目睹了第二次试射,那摧枯拉朽的威力让他激动得无以复加。
贾似道看着燃烧的经费和取得的惊人成果,一边肉痛一边兴奋,他立刻意识到这些“国之利器”的价值,
开始更加卖力地筹措资金。
刘禅没有忘记黄月英关于记录的提醒。
样式雷安排专人详细记录了每一次失败的配方、工艺、数据以及最终成功的参数,厚厚的《军工研制实录》逐渐成形,这成为了季汉最宝贵的核心技术档案。
与此同时,学宫在长孙无忌的管理下欣欣向荣。
各科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工科的学子甚至被允许在指导下观摩和参与部分非核心的军工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谡更是成了长孙无忌的影子,不仅学习其管理方法,更对其通过细致规章和流程来掌控大局的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自身的浮躁之气也在潜移默化中收敛了不少。
刘禅看着逐渐步入正轨的学宫和不断取得突破的军工研制,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将最新的进展尤其是那威力巨大的三弓床弩和初见雏形的板甲,详细写成密奏,连同样式雷整理的部分数据和黄月英的结构草图,
一并火速送往汉中王府,呈报给刘备和诸葛亮。
他知道,这些跨越时代的理念和造物,需要得到父亲和相父的认可,才能真正的装备军队,改变战场的力量对比。
而他的格物学宫和能工巧匠们,已经准备好了为季汉的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格物”之力。
刘禅的密奏连同那摞记录着数据和草图的白纸,被送至汉中王府时,
刘备正与诸葛亮、法正对着沙盘推演进军汉中的路线。
听闻世子有紧急军务奏报,三人皆是一怔,暂停了推演。
“阿斗?军务?”
刘备接过内侍呈上的木匣,面露疑惑。
他这儿子近来专注于学宫和那些“格物”之事,怎会突然呈上军务奏报?
诸葛亮羽扇轻摇,想想近来纸张之事,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与期待:
“主公,殿下聪慧,或于格物之中,另有所得,亦未可知。”他深知刘禅绝不会无的放矢。
刘备打开木匣,取出那叠轻便却分量千钧的纸张。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刘禅的亲笔信,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格物院工坊依黄月英夫人之策,
略作尝试,偶得一二粗陋军械”,并重点推荐了后面的数据与草图。
当刘备和诸葛亮的目光落到那些由样式雷整理、黄月英绘制的“三弓床弩”结构草图与测试数据,以及“板甲”的防护性能记录时,
书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法正也凑过来看,只看了一眼,便倒吸一口凉气:
“这……此弩射程竟可达八百步(约合今1100多米)?!
竟有如此威力?这甲片寻常刀箭难伤?
殿下……殿下从何处得来此等神兵利器之图谱?”
刘备的手微微颤抖,他不是不通军事的庸主,相反,他一生颠沛流离,历经战阵,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他猛地抬头看向诸葛亮:“孔明!你看这……这可能为真?!”
诸葛亮早已放下羽扇,拿起那些纸张,目光如电,飞速地浏览着每一个数据。
他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逐渐变为极度专注的审视,最终化为难以置信的狂喜!
“主公!”
诸葛亮的语气因为激动而略显急促,
“此图构思之精妙,数据之详实,绝非妄言!
您看这弩机结构,复合三弓之力,以绞盘上弦,虽看似复杂,却暗合力学之理!
还有这板甲,弧形设计利于卸力,追求大面积防护……月英她……殿下他们……竟真的做出来了!”
他一眼就看出,这其中许多思路,与他自己平日的一些模糊构想不谋而合,甚至更为大胆!
“天佑大汉!天佑大汉啊!”
刘备激动得猛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光,
“若我军能有此等利器,何愁夏侯渊骁勇?何愁曹军寨垒坚固?!”
诸葛亮迅速冷静下来,羽扇再次轻摇,但眼中的光芒却愈发炽盛:
“主公,此乃破敌之关键!然利器虽好,需善用之!
正欲与主公、孝直推演汉中战事,如今正好可将此二物纳入考量!”
三人立刻重新围到沙盘前,气氛与之前截然不同,充满了发现破局之策的兴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