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重生阿斗,复国系统来早了 > 第196章 东汉幼儿园

第196章 东汉幼儿园(2/2)

目录

专门请细心可靠的嬷嬷和启蒙先生,照看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梁!”

他算是明白了,这帮叔伯辈的,是打定主意要把下一代“绑定”在他的战车上了。

这既是压力,也是莫大的信任和动力。

眼看着格物院里的“小祖宗”们越来越多,年龄跨度从嗷嗷待哺到少年老成,尤其是低龄幼儿那一块,简直成了重灾区。

乳母、仆役比学子还多,哭闹声、嬉笑声不绝于耳,虽有黄月英偶尔帮忙看顾,但她主要精力还得放在秘研造纸印刷上,实在分身乏术。

刘禅深知,必须找一个能镇得住场子、又有足够耐心和学识来引导这些孩童的人来专门负责此事。

贾似道正忙着精心策划他的“付费生”计划,

与各路豪强家族勾心斗角、讨价还价,忙得脚不沾地,显然无法分身来管这群小萝卜头。

刘禅思前想后,忽然灵光一闪,一个人选浮上心头——

马谡,马幼常!

前世记忆中,马谡刚愎自用,纸上谈兵,致使街亭失守,铸成大错。

但其人并非无能之辈,他熟读兵书,理论扎实,口才极佳,善于阐述道理,在诸葛亮南征前提出的“攻心为上”策略也足见其战略眼光。

他只是缺乏实战经验和临机决断的魄力,且性格过于骄傲。

然而,教导一群最大不过十岁、最小还在襁褓中的孩童,需要的是耐心、理论、口才和细致的管理,而不是战场上的杀伐决断。

马谡的缺点在这里几乎不会暴露,而他的优点却正好能派上用场!

让他去给孩子们启蒙,讲讲故事,教教识字,灌输忠君爱国、兄友弟恭的道理,岂不是人尽其才?

更何况,将马谡从父亲身边调来,也算是变相避免了未来他可能被派去领兵的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计议已定,刘禅立刻进宫去见刘备。

“父王,儿臣有一事相求。”刘禅行礼后开门见山。

“哦?阿斗又有何事?可是格物院钱粮又短缺了?”

刘备关切地问道,他现在对这个儿子搞出来的新事物是又喜又忧,

喜其宏图大略,忧其花钱如流水。

“非也。贾先生已在筹措,暂可缓解。”

刘禅摇摇头,脸上露出些许“苦恼”之色,

“乃是如今各位叔伯都将子嗣送至格物院,其情可感,然其中年幼者甚众,吵嚷哭闹,需专人看护照料,并加以启蒙引导。

寻常仆役嬷嬷,只能管其温饱,难以施教。

儿臣身边,实无此类擅长幼儿启蒙、又能让诸位叔伯放心之文士……”

刘备闻言,捋须沉吟。

这事他自然也听说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把娃都塞给了阿斗,确实给儿子添了大麻烦。

“嗯,确需一稳重有学之人负责此事。阿斗可有人选?”

“儿臣思来想去,忽然想起一人,或可胜任。”刘禅故作思考状,

“便是义父身边的参军马谡,马幼常先生。”

“马谡?”刘备微微一怔。他对马谡的印象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但平心而论,马谡才华是有的,处理文书、参赞军机也还算得力,只是觉得他有些浮夸,不够踏实。

“幼常确是有才学,然其性……让他去照料孩童,启蒙识字,是否大材小用?他本人可愿意?”

刘备有些迟疑。

“父王,启蒙教育乃百年大计之始,何来小用?”

刘禅正色道,

“马先生熟读经典,能言善辩,正适合为孩童们讲述圣贤故事,奠基塑魂。

且那些孩童皆是各位叔伯之子,身份贵重,将此重任交予马先生,正是对他的信任与磨砺。

或许能磨一磨他的性子,使之更为沉稳踏实。至于他是否愿意……”

刘禅笑了笑:“能为未来国之栋梁启蒙,此乃殊荣。

且格物院乃儿臣与相父大力推行之新政,在此任职,前途无量。

马先生是聪明人,岂会不愿?”

刘备听着,觉得颇有道理。

让马谡去教孩子,确实能避免他日后在军国大事上出错,又能解决眼前的难题,还能磨砺他,似乎是个不错的安排。

“既如此,便依你。孤稍后便与孔明说,调马谡去你格物院,专司这幼童启蒙之事。”刘备一锤定音。

“谢父王!”刘禅心中暗喜。

诸葛亮那边自然没有异议。

他虽看重马谡的才华,但也深知其缺点,或许觉得让他去教育下一代,远离一线决策,也是个不错的锻炼和安置。

于是,一纸调令,参军马谡便成了“襄阳格物大学堂启蒙馆”的首任馆长。

马谡初接任命时,确实有些懵。

从参赞军机的丞相府参军,一下子变成“孩子王”,这落差不可谓不大。

但他毕竟是聪明人,仔细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和潜在价值。

这些孩童是谁?

是张飞、关羽、赵云、糜竺、简雍、孙乾、甚至庞统和诸葛亮的儿子!

未来汉中王国的核心权力圈二代几乎都在这里了!

成为他们的启蒙老师,这份潜质的资历,其长远价值,远超在丞相府处理那些繁琐文书!

而且,这确实是世子对他的看重和信任!

想通了这一点,马谡立刻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

他走马上任后,充分发挥其理论扎实、口才便给、善于组织的特长。

他将年龄稍大的和年幼需看护的分开管理。

亲自编写浅显易懂的启蒙教材,将忠孝节义、历史故事融入其中,讲得绘声绘色。

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息和礼仪规范,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纪律性。

甚至还别出心裁地弄了些简单的沙盘、模型,给张苞等好动的孩子讲解粗浅的兵阵道理,引得张苞崇拜不已。

一时间,“启蒙馆”被马谡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们的哭闹声少了,读书声、问答声多了起来。

各位将军大臣来看孩子时,见到自家小子变得规矩懂事、还能奶声奶气地背几句诗书,都对马谡赞不绝口。

刘禅偷偷观察了几次,发现马谡在这个岗位上简直是如鱼得水,

那份耐心和细致与他前世的印象判若两人,不由得心中大定,暗自感慨:

“果然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马谡来当这‘季汉幼儿园园长’,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既解决了我的大麻烦,又给了他发挥所长的舞台,还顺便避免了未来的潜在风险……妙啊!”

而马谡,也在这份新工作中找到了巨大的成就感和价值,甚至开始真心喜欢上这群身份特殊的学生,

将自己满腹的学问和理论,倾注在这些未来的希望之星身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