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司马懿挂帅(2/2)
“臣在!”程昱立刻上前。
“即刻拟令!”曹操语速如刀,
“第一,严令徐州刺史吕虔,征调徐州境内所有可用之兵,除必要守城部队外,尽数集结于下邳、彭城一线,加固城防,多备粮草器械,随时听候调遣!
同时,严密监视广陵臧霸动向,若其有异动,即刻八百里急报!
若其按兵不动……哼,也给我盯死了!”
显然,臧霸按兵不动的行为已经触碰到曹操底线,他乃是从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中一路走来的诸侯,还能想不到一个小小兵头的想法?
无非是准备养寇自重,觉得张辽没了,自己能成为曹魏东南王!
可他也不想想,当初一个小小吕布就将他泰山贼逼降,如今比吕布强大无数倍的刘军,又岂是他能够相抗的?
如今命令已下,若他老实遵命,则可绕他一命,若真有什么想法……
曹操抬起头,继续下令:
“第二,严令豫州刺史贾逵,命其抽调汝南、谯郡、梁国等地驻军,尤其于禁部,需在确保新野方向无虞的前提下,分出至少半数精锐,火速南下,经汝阴、慎县,驰援寿春!
令寿春刘晔全力接应,务必打通通往合肥的粮道与援兵通道!
告诉于禁,此乃国难,当知轻重缓急!若新野有警,许都尚有曹洪可援!”
程昱奋笔疾书,额头渗出细汗。
操的指令清晰而急迫,但兵力调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三,”曹操的手指重重敲在案几上,目光扫过帐下诸将,
“谁可挂帅,统领徐、豫援军,并协调寿春、合肥防务,解此燃眉之急?!”
此言一出,帐内气氛顿时微妙起来。
刚刚还沉浸在凉州胜利余韵中的将领们,此刻面面相觑,不少人下意识地避开了曹操那锐利如鹰的目光。
曹操的目光也在诸将脸上快速扫过,心中飞速盘算。
虽然自己已经一统北方,但麾下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并不多。
曹仁能算是一个,曹子孝乃是曹操最为信任的宗族大将,此人能力在守险、稳局、激励军心上尤为突出。
其实是稳定东南的不二之选。
但他刚刚丢了襄、樊两地不到两年,麾下大将凋零,将士也未形成战力,而且此时正被关羽纠缠在宛城附近,分身乏术!
若强行拔之,则宛城必失,关羽与诸葛亮进可直扑许都,退可截断雍凉。
这可比合肥城丢可怕多了。
夏侯渊算一个,他本就是曹操的心腹大将,有“虎步关右,所向无前“的美誉。
其人尤其擅长长途奔袭作战,善打运动战,攻击力极强。
又有多次督军的经验,若让其前往东南,或可将战局转守为攻。
但一来其刚刚被任命为凉州都督,正待剿灭马超余孽,安定西陲。此时换将,前功尽弃,凉州恐再生变乱!
二来夏侯渊刚愎轻敌,缺乏全局谋略。若没有谋士相辅,怕是难敌庞统毒计!
除此之外,还有夏侯惇、徐晃、满宠等人。
可夏侯惇统兵尚不如夏侯渊,而徐晃资历尚浅薄,又有黄巾背景,只怕难以降服东南诸将。
兼之此时二人正在汉中忙于收降张鲁旧部,弹压地方,稳定新得之地。
只怕鞭长莫及!
至于满宠……此人在襄阳之战便已失陷于刘军,至今杳无音信,凶多吉少!
于禁也许能够算是半个,他在曹营多年,算是积年宿将,而且此时身在汝南,距离也近。
而且与李典也早有交情,若搭配起来只图防守,坚守个一年半载,应当出不了什么大事。
可汝南这个原本的曹军腹地,经过荆州的失利之后,也变作了与刘备相交的前线。
此时于禁尚要防备新野突袭,又要分兵南下,已是捉襟见肘,再让他挂帅统筹全局?
力有不逮,且分身无术!
至于其他将领……
曹洪?勇猛有余,冲锋陷阵是好手,但智略不足,性情急躁。
让他守许都尚可,统领数州之兵,与庞统、魏延这等智勇双全的对手周旋?曹操实在不放心!
万一再中计,后果不堪设想!
刘晔?只凭他刘氏宗亲的身份,曹操就从未考虑让其统兵!
曹真?此人虽然是曹操在宗室中最为看好的大将,又是他刻意为子嗣培养的左右手。
但他毕竟年轻,又过于刚直,若折损在东南,能够痛杀曹操!
田豫?阎柔?此二人虽然统兵能力尚可,但毕竟需要镇守北境。
而且两人都是袁绍旧部,其中田豫又短暂的作为刘备客将,以刘备之能,直接将其策反也不是不可能……
钟繇?年纪太大,而且心向汉室,未必真心为曹!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帐下名将如云,此刻竟无一人可当此东南救火之重任!
难道他曹孟德,竟要被自己宿敌的幼子逼迫到如此境地?!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帐中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一个身着青色文士袍、面容清癯、眼神沉静如深潭的青年文官,正微微垂首侍立,仿佛对帐中这惊涛骇浪般的情绪毫无所觉——正是司马懿。
曹操的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这个司马仲达,自投入他麾下以来,行事低调,从不争功,却每每在关键处献上奇计,解他燃眉之急。
无论是早年应对刘备、孙权的合谋,还是后来处理内部叛乱,甚至几次率领偏师执行特殊任务,都完成得滴水不漏,堪称算无遗策。
其智谋之深,用兵之稳,手段之老辣,连曹操自己有时都暗自心惊。
即便是他着力培养的宗室后起之秀曹真、自己那个勇猛善战的儿子曹彰,在谋略和全局掌控上,似乎都稍逊此人一筹。
更重要的是,司马懿年轻!
正当年富力强!
而他的对手是谁?是同样年轻却已展现出惊人能力的刘禅!
刘禅麾下,庞统、魏延、高长恭、薛仁贵……
哪一个不是智勇兼备、锐气逼人的年轻俊杰?
即便其中年纪最大的魏延,也不过才刚刚年过四十!
而刘禅小儿,他也不过方才十岁!(此时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禅实9岁,虚十岁。)
一股强烈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曹操的脑海:
既然刘备的儿子已经亮出了锋利的爪牙,那我曹孟德,也该让世人看看我曹营的麒麟儿了!
用年轻人去对付年轻人,用智谋去碰撞智谋!
此战,不仅是解合肥之围,救文远文谦,更是未来之争的一次预演!
看看到底是谁家的下一代,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