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重生阿斗,复国系统来早了 > 第155章 江夏太守

第155章 江夏太守(2/2)

目录

得遇如此两代明君,实乃松毕生之幸!

益州……益州有救了!汉室……汉室中兴有望矣!

卧龙、凤雏辅佐,今又添此智近乎妖的少主,天佑皇叔,吾主当兴!”

张松心中那点因曹操冷遇而产生的郁结和试探之意,此刻已被这巨大的惊喜和震撼冲刷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对刘备父子由衷的敬佩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看向刘备的眼神,炽热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汉旌旗重振河山的那一日。

张松心中策马奔腾的彩虹屁如通涛涛江水暂且不提,那边诸葛亮看完信件,目光流转,心思电转。

少主此策虽妙,但涉及荆襄、交州两处核心地域的土地、人口大流转,更牵动无数豪强切身利益,

若无足够权柄和名分坐镇中枢、协调各方,极易生出波折,甚至功败垂成。

而少主刘禅,如今虽坐镇武汉,但名义上仍只是“少主”,并无正式州郡官职,行事多有掣肘。

一个念头在诸葛亮心中迅速成型。他轻摇羽扇,对刘备道:

“主公,少主此策,利在千秋,然行此非常之事,需有非常之名位以镇之。”

刘备看向他:“孔明之意是?”

诸葛亮从容道:“江夏郡,乃荆襄门户,东扼扬、豫,北护襄樊,南通湘赣,西连长沙,实为四战之地,

更是少主经营武汉、推行新政之根基所在。

然,公子刘琦(荆州牧)体弱,久居江夏,于军政调度,恐力有不逮。

且江夏与少主治所武汉近在咫尺,军政重叠,号令不一,亦非长久之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张松,声音清晰而沉稳:

“亮斗胆提议:请主公上表朝廷,迁公子刘琦荆州牧治所于襄阳。

襄阳乃荆北中枢,更利公子养病,亦便主公就近辅弼。

同时,表奏少主刘禅,领江夏太守!”

此言一出,书房内顿时一静!

迁州牧治所!表少主为太守!

这提议非同小可!

这意味着,刘琦被“尊奉”而实权削弱。

将名义上的荆州牧刘琦从江夏前线重镇迁至刘备实际控制的襄阳,名为移治养病,实则是将其置于刘备眼皮底下,彻底架空其可能残存的影响力。

不过这倒是并不会影响什么,刘琦公子久病,若不是刘禅找来的神医张仲景,只怕这两年已然逝去。

而且自从刘表去世之时,选择了刘宗而非自己之后,刘琦本就有些破罐子破摔之意,早在刘备与刘琦合兵一处之时,就已经将整个荆州事务全权委托于刘备了。

这几年也就招降文聘之时出现过一回,其他时候,不是在府中养病,就是在江边钓鱼,也颇自得其乐。

第二,则是刘禅将获得实权与名分。

江夏太守,乃朝廷正式任命的二千石高官!

有了这个名分,刘禅在江夏乃至整个荆南地区推行其土地置换、工商新政、乃至协调庞统在交州、薛仁贵在柴桑的军事行动,都将名正言顺,权威大增!

再无人能以“少主”无官身来质疑或掣肘。

而且,一旦为刘禅请了这个太守之位,就意味着刘禅将彻底进入天下人之眼。

这不仅是给刘禅一个官职,更是明确向内外宣告:

刘禅是刘备集团无可争议的继承人,并且已经开始承担核心区域的军政要务!

江夏是前沿、是试验田、更是刘禅积累威望、培养班底、展现才能的舞台。

此举标志着刘禅正式从“少主”向“储君兼实权诸侯”的身份转变。

这样,无论是他之前的表现,还是之后的表现,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刘备阵营的发展潜力与未来表现。

除此之外,天下无数带着各异想法的人士,都会涌入武汉,尝试去接触刘禅,那里面可能会有江东、曹魏的细作、可能会有大族分散投资的人才、可能会有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奇才,也可能会有溜须拍马的投机分子。

这些人,都需要刘禅自己去分辨、去任用。

第三,则是彻底优化了军政指挥体系,解决了解决了江夏-武汉地区军政重叠、号令可能不一的隐患。

刘禅作为太守,将直接负责江夏郡(包含武汉)的全面治理,包括土地置换、析产安置、工商发展、军备后勤等,可以更高效地执行其战略规划,减少内部协调成本。

而且,江夏不仅是荆州门户,也是未来西进益州(或东出江东的战略支点。

由刘禅坐镇江夏,意味着刘备集团最核心、最具开拓创新精神的继承人将牢牢钉在这个关键节点上,

既能确保荆州腹地的安全,又能为未来的扩张方向提供强有力的后方支持和前沿指挥。

而刘禅在之前的“千里救叔”事件中,本就获得了刘备军最大几个军头(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的认可,加上现在刘禅麾下大半前线大将原本就是刘禅麾下,

所以只要刘禅能够钉在关键位置上,将来万一襄阳有什么不测,武汉也能在第一时间接过整个刘备势力的指挥权。

第四,则是向天下昭示集团实力与未来。

在张松献图、图谋益州的关键时刻,此提议具有强烈的政治信号意义。

它向张松以及其背后的益州观望势力清晰展示了刘备集团内部高度团结且后继有人。

父子同心,权柄交接顺畅,刘禅非但非庸碌之辈,反而是深具韬略、值得托付的明主继承者。

集团治理能力卓越,能提出并执行“推恩析产”等老辣国策,显示出成熟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执行力。

拥有稳固的基业和清晰的战略:荆州核心区整合完成,南疆(交州)开拓有序,继承人坐镇要冲,整个集团蒸蒸日上,前途光明。

这极大地增强了张松投效的信心和对“汉室中兴”的预期。

而且还能与曹操形成鲜明对比:曹操虽挟天子,但其继承人问题(曹丕、曹植之争)和内部派系斗争是隐患。

刘备集团则展现出稳定、有序、代有明君的传承气象。

除此之外,还有为刘禅积累功勋与人望、试探朝廷反应等等诸多好处。

总结来说,诸葛亮此议,绝非仅仅解决一个官职问题。它是一次精妙的政治手术:

对内:彻底完成荆州核心区整合,确立刘禅核心继承人与实权重臣的地位,优化指挥体系,为重大国策落地扫清障碍。

对外:在关键节点向潜在盟友强力展示集团实力、稳定性和光明前景,极大促进“跨有荆益”战略的推进。

对未来:为刘禅搭建起飞的平台,为集团扩张奠定稳固基石,并巧妙地进行了一次政治试探。

刘备目光闪动,瞬间明白了诸葛亮的深意。

这既是为阿斗推行新政扫清障碍、赋予权柄,也是在为未来更宏大的布局(如取西川)铺路,确保后方的绝对稳固和权力交接的顺畅。

而且,以刘琦体弱需静养为由移治襄阳,也给了刘琦足够的体面,不至于激起太大波澜。

“孔明此议……”刘备沉吟片刻,看向张松,“永年先生(张松字)以为如何?”

张松何等精明,立刻起身,满脸堆笑,深深一揖:

“明公与诸葛军师深谋远虑,思虑周全!

公子移治襄阳,利于将养贵体;少主英睿天成,领江夏太守,正可大展宏图,保境安民!

此乃两全其美之举,松唯有叹服!”

他心中暗喜,刘备父子如此强势且后继有人,取西川的把握更大了!

刘备见张松表态,又看向徐庶。

徐庶亦点头:“孔明之策,老成谋国,可行。”

“好!”刘备不再犹豫,拍板定论,

“便依孔明之言!即刻拟表,上奏天子:一请迁荆州牧刘琦治所于襄阳;二表吾儿刘禅为江夏太守!

表文务求恳切,言明此乃为公子静养、郡务安靖计。”

他目光转向诸葛亮,带着期许:

“孔明,表文由你亲自执笔。另外,速将此议及朝廷批复传告阿斗。

告诉他,江夏重担,为父交予他了!望他善用权柄,推行新政,莫负此职!”

“亮,遵命!”诸葛亮躬身领命,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少主刘禅,终于要正式踏上属于他的舞台了。

这江夏太守之印,便是他撬动未来格局的第一根杠杆!

消息快马加鞭传回武汉。

当刘禅接到父亲刘备的正式任命文书,以及诸葛亮那封详细解释移治原委和期许的信件时,心中亦是豪情激荡!

更不用说,此时的任命,让他本就干涸的系统积分获得了补充!

虽然只有100点,但也足以让他拥有安全感。

“江夏太守……”

他抚摸着那象征着郡守权柄的印信,望向窗外繁忙的武汉城廓。

权力,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贾似道!”刘禅沉声唤道。

“卑职在!”

“《交州垦殖令》及‘推恩析产’细则,加速拟定!以江夏太守府名义签发!”

“喏!”贾似道眼中精光爆射,躬身应命,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干劲。

主公有了正式名分,他这“管家”行事,腰杆也更硬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