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孙尚香入柴桑(2/2)
留下三位夫人和一室尴尬的沉默。
刘禅找了个借口告退。
他需要空间来平复翻江倒海的心绪。走出内厅,他独自来到庭院角落的亭子里,扶着冰冷的石柱,望着夜空中的冷月,前世与今生关于“母亲”的画面不断交织碰撞。
“阿斗?”一个清冷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刘禅身体猛地一僵,缓缓转过身。
月光下,身着常服的孙尚香不知何时也来到了庭院,正站在不远处看着他。
她已卸去了繁复的嫁衣和首饰,一身素雅的衣裙,更显出几分清丽和英气。
此刻,她脸上带着明显的困惑和探究。
“三娘……”刘禅艰难地开口,声音有些干涩。
“你似乎……”孙尚香走近几步,月光照亮了她清澈的眼眸,里面满是疑惑,“你似乎……认识我?或者说,对我……很特别?”
她回想起码头初见时他那异常的眼神,以及方才家宴上他刻意回避的目光和掩饰不住的复杂情绪。
“我们从未见过面,不是吗?”
刘禅的心猛地一跳。
他没想到她的感觉如此敏锐。该如何解释?
告诉她自己是重生之人,前世她是待自己如亲子的母亲?这太荒谬了,更会引来无穷的麻烦!
“三娘多虑了。”刘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脸上挤出一个少年应有的、带着些许拘谨和敬畏的笑容,
“阿斗只是……只是听闻郡主巾帼不让须眉,箭术超群,心中仰慕。
今日得见,又见郡主远嫁……心中有些感慨罢了。”
这个解释虽然牵强,但也勉强说得通。
孙尚香秀眉微蹙,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完全满意。
眼前的少年眼神闪烁,那份“感慨”里蕴含的东西,绝不仅仅是“仰慕”那么简单。
但她初来乍到,身份又极其敏感,也不便深究。
她沉默了片刻,看着眼前这个名义上的“儿子”,语气缓和了些:
“既入此门,便是一家人。你……不必如此拘谨。我虽来自江东,但既奉兄命嫁与左将军,自会守本分。”
“一家人……”这三个字如同重锤敲在刘禅心上,前世母子相依的画面再次涌现,让他几乎哽咽。
他连忙低下头,掩饰住眼中的水光,低声道:“是,郡主……阿斗明白了。”
看着刘禅低垂的头和微微颤抖的肩膀,孙尚香心中的疑惑更浓了。
这少年身上,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这秘密似乎与自己有关,她心中莫名地生出一丝奇异的感觉,仿佛与这个初次见面的少年,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羁绊。
她最终没有再追问,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夜深了,早些歇息吧。”
说完,转身款款离去,留下刘禅独自在冰冷的月光下,心潮久久难平。
与此同时,在灯火通明的议事厅内,刘备、诸葛亮、庞统、关羽等人正对着地图,讨论着接收庐江郡以及江东的动向。
“……孙权此番割让庐江,看似屈辱至极,然其履约之速,远超预期。”
诸葛亮羽扇轻点庐江郡的位置,
“程普、董袭二将撤出时,虽未激烈抵抗,却将府库搬空大半,强征青壮,更焚毁了不少坞堡、桥梁。
此乃典型的‘焦土’之策,意在迟滞我军接管,削弱庐江价值。”
“哼!碧眼小儿,死到临头还要耍这等小聪明!”
关羽丹凤眼中寒光一闪,“待我军稳固庐江,以此为基,练就水陆雄师,他日必踏平建业,以报此仇!”
庞统捋着短须,沉吟道:
“孙权行此‘焦土’,又急遣张昭赴许昌,显是穷途末路,欲行险一搏。
其意不外乎二:其一,示弱于曹操,引曹军牵制我军,换取喘息之机;
其二,恐有将江东核心人口、物资,由庐江、丹阳等地,向更东面的吴郡、会稽乃至建安(福建)转移之意图!
效仿昔日刘表徙民避祸之举,欲保其根本于东南一隅!”
刘备点点头,深以为然:
“士元所言甚是。孙权此举,乃壁虎断尾,欲舍庐江而保江东腹心。
其心虽狡,然亦可见其确已力竭。
我军当前要务,乃是以柴桑、庐江为盾,一面稳固江防,一面加速屯田强军。
待根基深厚,兵精粮足,无论其龟缩吴会,或引曹为援,我皆可雷霆击之!”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地扫过地图上的长江口和茫茫东海,他虽智计超群,洞察了孙权收缩防线、转移人口的意图,
但时代的局限,让他和所有人一样,思维仍被牢牢禁锢在陆地和内河的范围之内。
江东真正的的退路,此刻尚未进入这位卧龙先生的战略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