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三箭下柴桑(4K)(1/2)
薛仁贵银甲白袍,宛如天神下凡,立于临时搭建的望台之上。
他鹰隼般的目光穿透枝叶缝隙,紧盯着远处官道扬起的烟尘。
斥候刚刚飞报:一支打着“徐”字旗号的东吴精锐,约两千余人,正脱离彭泽主战场,乘轻舟逆流而上,此刻已弃舟登岸,正沿官道急行军,目标直指柴桑!
“来得真快!周瑜果然中计!”
薛仁贵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眼中战意熊熊燃烧。
“可惜,你派来的不是救星,而是给我薛仁贵添功的垫脚石!”
他早已料到周瑜必会回援,且必经此路!
这处密林与官道形成的天然夹角,正是他精心挑选的伏击场!
“传令!”薛仁贵的声音斩钉截铁,
“第一队,白杆兵长牌手、藤牌手,列阵于林缘!狼筅手,紧随其后!待敌先锋冲至五十步,长牌手立盾,藤牌手伏低,狼筅突出!不求杀敌,但求迟滞、搅乱其锋锐!”
“第二队,长枪手、钩镰手,藏于狼筅之后!待敌阵型混乱,听我号令,长枪攒刺,钩镰专扫马腿!”
“第三队,弓弩手,散于两侧高地!待我白羽箭出,即为号令,集中攒射敌中军将旗所在!”
“第四队,刀斧手,待敌阵溃散,随我冲锋,衔尾追杀,务求全歼!”
命令如流水般传达下去。
三千白杆兵精锐,经过戚继光半日酷训,虽鸳鸯阵尚未纯熟,但基本的配合与令行禁止已深入骨髓。
他们如同蛰伏的猛兽,悄无声息地进入预定位置,只待猎物的到来。
而不远处,徐盛心急如焚。
柴桑告急,至尊安危不明,他恨不能肋生双翅飞回去。
眼见前方道路被一片密林挤压变窄,心中警兆顿生。
他勒住战马,正欲派出斥候仔细探查。
就在此刻!
“咻——!”
一支白羽雕翎箭,带着刺耳的尖啸,如同流星赶月,自林中电射而出!
徐盛惊出一身冷汗,头一低,伏在马背上,想要躲过这只冷箭。
可惜,这只箭的目标并非徐盛,而是他身后掌旗的亲兵!
“噗嗤!”箭矢精准地洞穿了旗手的咽喉!那面象征着主将权威的“徐”字大旗,轰然倒下!
“敌袭!!”徐盛厉声高呼,话音未落——
“放箭!”林中传来一声炸雷般的怒吼!
两侧高地上,早已张弓搭箭的白杆兵弓弩手,瞬间将积蓄的杀意倾泻而下!
箭雨如飞蝗,带着蛮兵特有的狠厉,直扑吴军队伍中段!
惨叫声骤然响起!吴军猝不及防,中箭者甚众,阵型为之一乱!
“长牌!起!狼筅!刺!”
林缘,一排排蒙着湿牛皮、坚韧无比的长牌轰然立起,形成一道坚固的矮墙!
紧接着,无数用新鲜硬木临时赶制、枝杈狰狞的狼筅,如同毒蛇般从长牌缝隙中猛然刺出!
冲在最前的吴军骑兵,战马受惊,骑士被那密密麻麻、又韧又长的枝杈缠住、刺伤,冲锋的势头瞬间被遏制、搅乱!
“长枪!刺!”
“钩镰!扫!”
趁敌混乱,藏在狼筅后的长枪手如毒龙出洞,密集的枪尖从缝隙中狠狠刺出!
同时,手持特制钩镰的白杆兵矮身滚出,锋利的镰刀专砍马腿!
人仰马翻,哀嚎遍野!
吴军先锋顷刻间陷入血肉泥潭!
“随我冲!杀!”
薛仁贵一马当先,手中方天画戟舞动如风,,直扑阵脚已乱的吴军中军!
气势已然势不可当!
若非其身穿银甲白袍,只怕吴军要认为此人乃是吕布复生了!
他身后的刀斧手如同下山猛虎,咆哮着冲入敌阵!
徐盛也是江东猛将,临危不乱,挥舞大刀奋力抵挡。
然而薛仁贵神勇无双,画戟如龙,势大力沉!
仅仅三合!
“铛!”一声巨响,徐盛手中大刀竟被薛仁贵一戟磕飞!
徐盛虎口崩裂,肝胆俱裂!
未及反应,薛仁贵画戟回扫,戟杆带着万钧之力狠狠砸在徐盛后背!
“哇!”徐盛口喷鲜血,眼前一黑,栽落马下!
左右亲兵拼死抢回,护着昏迷的主将,在薛仁贵刻意留出的缺口中狼狈溃逃。
两千精锐,折损过半,余者四散。
“打扫战场!收集吴军衣甲、旗号!速速整队!”薛仁贵勒住战马,画戟斜指苍穹,声音穿透战场,
“陈武就在后面!更大的功勋在等着我们!”
果然,不到一个时辰,更大的烟尘出现在地平线。
陈武率领的三千多步骑混合援军,听闻前方厮杀,更是心急火燎地赶来。
薛仁贵故技重施,但更加大胆!
他让士兵换上部分徐盛部众的衣甲,将蛮族装饰取下,吧脸抹黑,打着残破的“徐”字旗号,佯装溃兵,反向朝着陈武大军奔去,军中汉话熟练者口中大喊:
“徐将军中伏!柴桑危急!快!快随我等去救柴桑!”
该说不说,交州蛮族学会汉话之后,口音与江东士卒简直一模一样!
故陈武远远看到“自家”败兵,听着熟悉的江东音,
又听闻徐盛中伏,柴桑危急,救主心切之下,不疑有诈,急令全军加速前进,接应“溃兵”。
当陈武主力毫无防备地冲入那片死亡夹角时,薛仁贵眼中寒光爆射!
“放!”
比之前更加密集的箭雨,从两侧高地倾泻而下,瞬间覆盖了吴军密集的行军队列!
“立阵!迎敌!”陈武惊怒交加,厉声嘶吼。然而为时已晚!
“轰隆隆!”伪装溃兵的白杆兵突然回身,与林缘再次出现的盾牌、狼筅、长枪阵瞬间合拢!
将陈武大军拦腰截断!薛仁贵亲率最精锐的数百骑,如同烧红的尖刀,直插陈武中军帅旗!
“薛仁贵在此!贼将受死!”声若雷霆,震人心魄!
陈武也算勇将,挺枪来迎。
奈何薛仁贵神威盖世,画戟翻飞,招式大开大合,力贯千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