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白杆兵与发展(2/2)
狩猎亦同,避开产崽期,围猎不可尽屠一族。”
族老们纷纷点头,他们并非不懂这个道理,只是过去常因生存压力而难以完全遵守。
于谦的强调和提出的具体方法,让他们看到了可持续的希望。
“其二,刀耕火种,遗祸无穷。”
于谦指向一片烧焦的山坡,
“此法毁林耗地,数年便废。当效仿汉地,开垦梯田!”
他展示第二张图,画出依山势开垦的阶梯状田地,“
引溪水灌溉,选耐旱耐瘠之粟、黍、薯蓣栽种。
吾已命人寻得薯蓣种苗,此物耐储,产量尚可,可为军粮补充,亦为尔等口粮之基。”
“其三,山林之宝,不止于兽与木。”
于谦展开第三张图,上面画着各种植物,
“此乃可食之野菜、山果,采其时节、部位皆有讲究。
此乃可入药之草,疗伤治病,价值千金。更有桐油树、漆树、可制良弓之拓木…
需尔等各族老,将所知山林物产,其名、其用、其所在、其多寡,尽数道来。
吾将汇总成册,按需取用,或可寻商贾互通有无!”
于谦的话语,条理清晰。
族老们听得眼睛发亮,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过去他们只知向山林索取,却少有规划。
虽然也有高瞻远睹的首领曾带领着他们向汉人学习,但毕竟此时的汉人还心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
所以被骗了多次之后,蛮人也慢慢与汉人势如水火。
但谁能够不向往更好的生活呢?
所以蛮人们就一边痛恨,一边又羡慕着。
直到这次刘皇叔麾下前来,他们与其他汉人郡兵都不相同。
“同耕共织”、“互市公平”、“不夺山林”。
这些话就像是天书。
将蛮人那长久以来深埋的、对沃土良田、安稳富足的隐秘渴望,被猛烈地搅动起来。
痛恨是真的,那些刻在寨墙上的刀痕,那些被强夺猎场时倒下的族人,血债未干。
羡慕也是真的,汉人那平整的稻田、精巧的织机、堆积的盐铁,哪一样不是他们梦中才能拥有的景象?
一个最沉默的族老,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褪色的兽皮,浑浊的眼中映着讲述者诚恳的脸。
他想起年轻时被骗走猎物的屈辱,那汉官贪婪的笑脸至今刺痛。
可眼前这人…不一样?
他说的“互不侵犯”、“共利”,是真的吗?
还是又一个裹着蜜糖的陷阱?
可入眼的,却是少英营协助部族搬迁,教导族人耕作,还有面前这位“汉人大官”。
他与众人一起,赤着脚,站在泥泞中。
脸上的诚恳和确定,击碎一切怀疑。
族老心底那份沉寂多年的、对更好生活的本能向往,像早春冻土下蠕动的草根,顽强地顶开了怀疑的硬壳。
或许…或许这次…真的可以…试一试?
这念头一起,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随即又感到一种久违的、近乎陌生的悸动在胸腔里蔓延。
他看着自己部族里最年轻聪慧的少年,跟着那位“汉人大官”。
孜孜不倦的学习着汉人宝贵的知识与经验。
他想起部族首领带回来的“永不相负”的盟约。
是希望吗?
这苦涩又诱人的滋味。
很快,族老们便争先恐后地开始描述他们世代积累的山林知识,于谦身边的书记官奋笔疾书,
一份关于零陵、苍梧山林资源的宝贵“百科全书”正在悄然成形。
溪边,第一批开垦梯田的试点工作,
也在少量汉军农夫的指导下,由蛮族青壮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