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虎符暗扣长沙月 流萤欲撼汉家鼎(2/2)
更重要的是,支持少主建设武汉,本就是分内之事。
他点了点头:“吏员之事,包拯应允。府衙及各县之中,确有历练半载、可堪驱使之新吏。少主可择日挑选,我命主簿配合。”
“那就多谢希文了!”刘禅见包拯开口答应,这才心中一松,吏员问题算是解决了大半。
那么此行来长沙即便借不到粮草,也算是达成了此行目的。
“至于粮秣……”包拯轻抚下巴:“还请主公见谅,十万石,数目太大,牵涉甚广。
包拯虽为太守,亦不敢专断。需即刻行文,飞马报请玄德公定夺!
同时,我会命仓曹清点核实长沙存粮实数。若玄德公允准,且存粮确有余裕可支应长沙所需……
包拯必当竭力筹措,尽快发往武汉。”
刘禅心中早有预料。
十万石粮食,包拯不可能当场拍板。
他需要请示刘备,也需要核实库存,更需要在确保长沙安全的前提下行事。
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他立刻起身,郑重一揖:“行文请示父亲,理所应当。武汉上下,静候府君佳音!
无论成与不成,府君今日援手之情,禅铭记于心!”
包拯也站起身,肃然回礼:“主公言重了。守土安民,本属分内。
武汉若能稳固,亦为长沙屏障。包拯自当尽力周旋。”
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什么:
“对了,少主昨日提及,欲在长沙寻访一种……高产豆菽之种?”
“确实如此,这两日在外剿匪,已有线索。”
刘禅打了个哈哈,并未实话实说。
虽然不知道系统提供的人才有无关于系统的记忆,但保险起见,他还是决定将系统的事情烂在肚子里。
而且刘禅也不能想象,若是系统提供的诸位人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凭空捏造的,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所谓君不密而失臣,臣不密而失身,便是如此了。
包拯点点头,也提出需求:“若主公寻得此神种,请给长沙留下少许,我会命积年老农进行育种,尝试能否为长沙百姓添一份口粮。”
“这是自然!”刘禅点头答应,五千亩的良种,给长沙留下部门也不无不可。
至此,刘禅到长沙的三件事,都有了苗头,
虽然最大的粮草问题还需等待刘备的批复和长沙仓廪的核实,但包拯的态度已算积极,流程也已启动。
压在刘禅心头的一块巨石,终于松动了几分。
走出府衙,长沙的阳光有些刺眼。
刘禅深吸一口气,对身旁的丁奉道:
“承渊,让邓艾他们几个,去包府君那里挑人吧。记住,要实干的,不要花架子。至于粮草……我们只能等了。”
吏员挑选进行得很顺利。
在包拯主簿的引领下,邓艾、张猛、李茂三人从长沙府衙及附近县衙中挑选了二十余名经过包拯半年锻炼,熟悉基层实务的年轻吏员。
这些吏员虽非大才,但胜在踏实肯干,正是武汉急需的人才。
就在挑选接近尾声,刘禅在府衙偏厅与包拯确认名单细节时,一个略显熟悉的名字意外地跃入他的眼帘。
在一份关于流放人员管理的例行公文上,赫然写着:
赵范,前桂阳太守,因降而复叛,主公令流放长沙,作为公文流转之小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