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1992:从养猪开始 > 第189章 投产前夕

第189章 投产前夕(1/2)

目录

内部集资的资金暂时缓解了柳林分厂的资金饥渴。

那辆漆着“李家沟绿色畜禽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字样的中型冷链车,终于开回了合作社大院。

王建安深知这二十万是社员的血汗和信任,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

他和张泽安、杨振宇一起,对柳林分厂剩余的工程和采购计划进行了再次梳理和压缩。

砍掉了一切非必要的装饰和辅助功能,集中所有资源确保核心的屠宰车间、待宰圈、冷库和污水处理站能够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

用他的话说:“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谈好坏。活下来,才能求发展。“

张泽安每天都拿着施工图,带着安全帽,每天在各个作业面之间穿梭,严格监督施工质量,协调各工序的衔接,对任何可能影响进度的问题都第一时间处理。

他人瘦了一圈,但眼神中的执着和干练却与日俱增。

周建军也加大了往返柳林镇的频率,设备基础浇筑、管线预埋、吊装孔预留……

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确认,确保未来设备安装能够顺利进行,避免返工和延误。

与此同时,王建安并没有坐等。

他让杨振宇将柳林分厂最新的、体现实际进展和明确投产时间表的报告,再次呈送给信用社刘主任。

并重申了合作社克服困难的决心和项目光明的市场前景,恳请信用社能酌情考虑。

在厂房主体完工、核心设备进场后,立即启动第二笔贷款的发放程序,以支持后续的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和初期运营。

或许是看到了合作社在巨大压力下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

也或许是柳林分厂日新月异的建设进度增强了信心,这次信用社的态度有所松动。

刘主任回复说他会积极向县联社争取,但最终决策仍需上级根据现场核查结果来定。

这总算是一线曙光。

王建安叮嘱张泽安,务必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抢出形象进度,为即将到来的贷款核查做好准备。

就在柳林分厂建设全力冲刺的同时一场静悄悄却又影响深远的变革开始在李家沟合作社内部酝酿和推行。

主导者正是逐渐站稳脚跟并赢得部分信任的杨振宇。

在陈逸飞的指导和王建安的支持下,杨振宇开始系统性地将他在大学所学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与合作社的实际相结合,着手构建更规范的管理体系。

他首先从最容易量化也最敏感的财务和绩效考核入手。

他设计了一套新的、更精细的《成本核算与分析方法》。

将屠宰业务、草莓种植、大棚蔬菜、棚鲜生零售等不同板块进行独立核算,清晰界定各自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改变了以往“肉烂在锅里“的粗放模式。

这让王建安和张泽安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每个业务的真实盈利能力和资源消耗情况,为未来的资源倾斜和战略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接着,他又推出了《岗位说明书》和《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试行办法》。

虽然这些名词对张春城、周建军等人来说还很陌生,但杨振宇做出了清晰的解释:就是明确每个人该干啥、干好的标准是啥、干好了有啥奖励。

他将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等指标量化,与个人及班组的收入直接挂钩。

这一下在基层激起不小的波澜。

保镇分厂里,一些习惯了“干多干少差不多“的老工人感到不适应,私下抱怨:“搞这么多名堂,不就是想扣我们钱嘛!”

草莓基地里,也有社员对每天要记录的农事操作数据感到不耐烦,觉得是“脱裤子放屁“。

矛盾在一次KPI考核试运行后凸显出来。

保镇分厂分割车间一个老师傅,因为追求速度,忽视了对刀具的规范使用和保养,导致当天刀具损耗率超标,按照新办法被扣减了部分绩效奖金。

老师傅当场就炸了,指着车间副主任马小军的鼻子骂:“老子宰猪的时候你还在穿开裆裤!

现在倒来用这些洋玩意儿管我?这刀用久了自然要坏,能怪我吗?“

消息传到王建安这里,他没有急于表态支持哪一方,而是让周建军和马小军先把情况调查清楚。

周建军了解后发现,刀具损耗确实有正常磨损,但那位老师傅操作比较费刀也是事实。

新办法的考核标准可能过于僵化,没有充分考虑实际工作中的复杂情况。

王建安把杨振宇和周建军叫到一起,开了个小会。

他先肯定了杨振宇推行规范化管理的初衷和方向是对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作社要做大,不能再吃大锅饭。”

然后他话锋一转,对杨振宇说:“但是振宇,管理是门艺术,不是简单的照搬条文。

我们的工人很多是跟了合作社很多年的老师傅,有经验,有感情。

推行新制度,不能太生硬,要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和实际困难。

比如这个刀具损耗,能不能设定一个合理的损耗区间?

或者把节约奖励和超标扣罚结合起来,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他又对周建军说:“建军,你是分厂厂长,既要执行公司的制度,也要体恤

遇到问题,要多和振宇沟通,一起想办法把制度完善好,既能调动积极性,又能保证公平。

那位老师傅,你去跟他好好谈谈,承认考核办法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也希望他能理解和支持合作社改革的决心。“

这次沟通后,杨振宇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他不再闭门造车,而是更多地深入到保镇分厂和草莓基地,听取张春城、周建军等一线管理者和老师傅们的意见,对考核办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使其更贴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同时他也加强了对新制度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工人们明白,规范化管理最终是为了合作社发展得更好,大家也能从中获得更公平、更丰厚的回报。

慢慢地,抵触情绪开始化解。

当工人们发现,只要按照标准操作,不仅不会被随意扣钱,反而可能因为效率提升、质量稳定、成本节约而拿到比以前更多的奖金时,对新制度的接受度就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