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1992:从养猪开始 > 第123章 分享

第123章 分享(2/2)

目录

而且猪粪牛粪这些有机肥能改良土壤,肥效时间也长。

还有就是叶子菜喜欢氮肥,果菜像黄瓜番茄,开花结果的时候磷钾肥得跟上。

所以追肥得时候要用到复合肥,定点定量得增肥。”

“那虫害怎么办?几种菜种一起,是不是更容易长虫,一次就长好几种?”

王建安解释道:“那不一定,套种有时候反而能防虫。比如把葱蒜和瓜类种在一起,蚜虫能少点。

但不是绝对的,管理跟不上,都是空话(百搭),最关键还是预防。”

“怎么预防?”一直没怎么开的张春城帮大家问道,去年他可是经常来帮王建安的忙,今天王建安讲的东西他早就听过了。

王建安继续说道:“首先就是种子要选没病没虫。

第二,可以在大棚门口放点石灰,进大棚前在石灰粉里踩踩,免得从外面带进去病菌虫卵。

第三,平时勤快点,多进棚看看,发现哪棵叶子不对劲,长了斑点,小虫子什么的,赶紧摘了拿出去烧了。

第四,棚里别太闷太湿,适时通风换气。

第五,真要是虫多了,优先用手抓,或者用烟叶水、肥皂水、辣椒水这些土办法喷喷,尽量别动不动就打农药,那东西用多了有残留,对地不好,对人也不好,还容易让虫子产生抗药性。

今年我打算弄点黄板、蓝板挂棚里,可以诱杀蚜虫、白粉虱这些。

前几天听了杨教授的话,我还准备试试以虫治虫,比如养点瓢虫来吃蚜虫。”

“建安,你懂得真多!”有人感叹道。

“都是书上学到的。”王建安谦逊一笑,不过这是实话,这两年间王建安已经看了几十本农业相关的书了。

“大家以后种多了,也能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有啥好法子,也别藏着掖着,互相通个气,大家一起提高。”

接下来他又跟大家聊了聊不同蔬菜的大致需肥特点,常见病虫害的早期识别和土法防治。

第二天又花了半天,所有的黄瓜都嫁接完毕,并盖上了小拱膜。

下午,王建安抽空去了新房工地,之前领导来时停工了一天,前天才又开始。

地基已经打好,大刚和小刚正带着几个小工在搅拌混凝土,准备浇筑地梁。

“建安来啦。”大刚抹了把汗,招呼道,“地梁马上就好,接下来就该砌墙了。你来看看,这墙怎么个砌法?还是照老规矩?”

王建安走了过去:“墙按图上来就行,关键是里面的东西,得提前留好位置,不然墙砌好了再凿就麻烦了。”

小刚凑过来说道:“你再讲一下你说的下水道喃。”

这些之前画图纸规划房子的时候王建安已经说过了,不过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毕竟是新东西。

之前他们在城里做工时都按图施工,没想过怎么设计这东西。

回来农村修房子更没有下水道这些说法,那些两层楼的,都是在一楼的厕所上面再修个厕所,一根管道搞定。

王建安笑了:“那我再讲一次。”

他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起来:“房子底下,要预埋几根主管道。

厕所的下水管最粗,厨房洗碗槽的次之,洗脸盆和地漏的最细。

所有这些管子,最后都要汇到一根总排水管,排到屋外的化粪池里。”

“化粪池挖在屋后头,离房子至少三五米远。

池子分三格,粪水先进第一格沉淀发酵,再慢慢流到第二格,进一步发酵。

最后比较清的液体会流到第三格或者通过管道排到田里面去,这样处理过的水,就基本没味儿了。”

接着王建安又说起淋浴:“淋浴的地方,地下要留地漏,接到下水管,墙里面要预埋冷热水管。

热水我都想好了,到时候就安个电热水器,通到卫生间和厨房,反正冬天隔几天也会来一哈电,可以洗澡了。”

小刚听得直咂嘴:“热水器,那得多少钱?我只在城里见过。”

“贵是贵点,但胜在方便,一次投入,长久受益。”王建安道,“水管子都走墙里面和地下,外面看不到,好看又省事。”

大刚叹了口气:“墙里面预埋管道,这有点太新鲜了,我们怕给你装不好,耽误你事。”

“不怕,”王建安拍拍他肩膀,“大的走向和原理我懂,具体的安装我们一起琢磨。

到时候买了材料,我看着你们装,哪里不对我马上说。

这东西以后肯定是趋势,你们学会了,也是门手艺,以后给别家盖房子也能用上。”

这话让大刚小刚心里一动。

也是,城里都这么修,要是真能学会这套,以后肯定吃香。

王建安指着图纸上厨房和卫生间的位置:“还有这两个地方,墙根最好都刷上一米高的水泥踢脚线,防潮。

地面要比其他地方低一点,或者门槛做高一点,万一有点积水也不容易流到外面屋里。”

他又详细说了说怎么预留安装洗衣机的水龙头和地漏,大彩电,洗衣机,热水器这些家电肯定必不可少。

最后王建安着重讲了怎么布置堂屋和卧室的电路开关插座位置,特别是电灯的双控开关。

为此他专门画了电路图,给他们讲解双控开关的原理。

那个时候农村的电灯开关一般都是拉绳型,按键型的都少,而双控型的更是闻所未闻。

这玩意儿在那个年代只有城里面少数新修的房子在用。

大刚和小刚听得极其认真,他们在修建筑这方面还真是很有天赋,不时提出问题,王建安都一一解答。

很多概念对他们来说很超前,不过王建安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解释得很详细,让他们觉得似乎还真像那么回事。

“行!”大刚最后把烟头一扔,用脚碾灭,“真要就按你说的整好了,我们哥俩以后我们出去盖房子,也能吹嘘一把了!”

王建安笑了:“那是当然,我这套设计,几十年后都不会过时!”

看着大刚小刚重新充满干劲地去忙活,王建安心里也安心了些。

整个生产队其他人都跟着王建安赚到钱了,只有他们两兄弟没有吃到养猪场和大棚的红利,这也算给他们补偿了。

在王建安的记忆里,未来十几年农村修房子都没有预埋管道的说法,电线都是贴着墙的用线卡钉钉上的。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成本低,另一个就是当时的施工队是真不会。

一旦大刚他们学会了怎么布线,埋管道,对于其他施工队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当然,这样修房子成本会增加许多,这就要靠他们自己想办法在成本和实用性间找到平衡点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