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开始做精盐(2/2)
等发现有盐粒无法再溶解,就把铁锅架到灶上熬煮。
站在马皇后身边的朱棣,注意力被无烟灶吸引。
“母后,您发现没,大哥和苏河烧火时,周围好像没烟啊。”
去年刚随徐达北伐归来的朱棣,有过军营生活经历。
经他提醒,马皇后也注意到异常。
寻常生火做饭,炊烟缭绕,可此时灶内火焰旺盛,锅里的水都沸腾了,却几乎看不到烟。
“是啊棣儿,这怎么没烟?苏河,你这灶台为何不起烟?”
马皇后觉得这很重要,若能推广,对大明必有助益。
苏河正盯着锅,听到呼唤,先交代朱标:
“太子,待会儿锅里冒泡了,就加三勺碱水进去,不能多也不能少。”
朱标点头记下。
苏河这才走到马皇后面前:“娘娘刚才是问这无烟灶吗?”
不小心说漏名字,马皇后立刻追问:“对,这无烟灶为何不起烟?”
她虽读书不多,也明白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可惜苏河自己也只知做法,不明原理。
“娘娘,不是我不想解释,是我真不清楚其中的道理。总之按我的法子挖坑,就能做出无烟灶。”
没有得到原理,马皇后有些失望。
但一旁的朱棣却很激动:“请问,挖这种灶台麻烦吗?”
他敏锐地想到了军事用途。
苏河笑了笑:“不麻烦。四皇子殿下体力好,一个人一炷香就能挖好。若有工具,两人配合半炷香就能搞定,甚至更快。”
他这次刻意使用了正式的称呼。
朱棣顾不上称呼问题,双眼放光继续问:“这锅还能再做大些吗?”
“当然可以。”苏河看穿了他的心思,“你甚至可以按锅底大小挖坑,这样煮大锅饭更快。”
朱棣激动不已:“太好了!太好了!以后我大明将士北伐,生火做饭就不易被敌人发现了!”
他想起随军北伐时,明军常因炊烟暴露位置,遭受北元骑兵突袭。
有了这无烟灶,敌人就无法通过炊烟判断明军数量和位置,甚至可能误判军情而轻敌。
苏河看着兴奋的朱棣,心想不愧是后来封狼居胥的皇帝,看到什么都先想到打仗。
“苏兄!你快过来!这水怎么变脏了?”
这时,铁锅旁的朱标忽然高声喊道。
苏河转身跑过去。
只见沸腾的盐水中,开始出现一些白褐色的碎块,而且越聚越多。
“很好!”苏河心中一喜,“脏东西开始和碱水反应了!”
这方法在部队里被称为“淋灰法”。
“苏兄,你不是说能让盐变干净吗?怎么水越来越脏,碎块越来越多了?”朱标满脸不解。
苏河只能尽量解释:“这么说吧,咱平常吃的盐,看着干净其实很脏。得用特殊法子把脏东西分开。除了碱水,点豆腐的卤水或鸡蛋清也能用,但碱水效果更好。再等等,这些东西会聚成饼状……”
话音未落,沸腾的盐水里果然聚集起更多杂质,白褐色块状物越来越大,像钟乳石。
苏河看准时机,用勺子把它们捞出来丢掉。
随着温度升高,杂质不断被析出。
直到不再有新的杂质出现,苏河用木棍撑起铁锅。
“太子,你和四皇子找个干净瓷盆来接,上面铺块干净的屉布过滤。”
细小杂质无法一一捞出,只能过滤。
朱标立刻招呼朱棣,两人一个端盆,一个铺布。
苏河将锅里的水倒入屉布。
液体渗入瓷盆,杂质被留在布上。
苏河没停手,舀水洗锅,重新架回灶上烧。
感觉火候到了,他把瓷盆里澄清的盐水倒回锅中蒸煮。
水分渐渐蒸发,锅边和锅底开始析出洁白的盐结晶。
水分完全蒸干后,锅底结满了小山包般的白盐。
苏河看着这些熟悉的盐粒,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太好了!终于告别那苦涩的盐了!”